第145章 科考结束,探监(2 / 4)

加入书签

sp;   说什么,都没有罪过。

    说什么,别人都不能够急眼。

    况且,考试的作文并非就是治国的政策,你要上纲上线的挑文章里的字眼,试图搞什么文字狱,我也可以反挑你的刺。

    内忧外患之下,不求政治开明,但这种情况下还搞暴政,那就是嫌国亡的不够快了。

    思路,就此确立。

    一篇注定载入大虞历史的策论,提笔了。

    正对面的学士,看着宋时安甚至都不用打草稿,当即就在试卷上落笔,都惊呆了。

    如若有写错的地方,直接就用毛笔涂掉,接着继续‘畅所欲言’。

    虽然到了上呈大学士那一步时,会誊抄试卷,卷面分也无所谓。

    但对于普通阅卷学士批改文章,那卷面分是非常重要的。

    这位学士也考过进士,还是三次才考上。在他考试中,每次初稿誊抄时,生怕写错一个字,全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后面,他也参与过阅卷,更加确定卷面多重要——很多人第一眼看文章,就是试卷是否干净,字迹是否好看。

    卷面不行的,直接就淘汰。

    好在的是,宋时安只是书写不拘一格,有涂抹,但字写得还算是漂亮的。

    写着写着,一整张试卷都快要用完。

    原本以为还要再加上一张试卷的,宋时安停笔了。

    而后,将笔架在砚台上。

    写完了?

    依旧是这么迅速啊。

    “我交卷。”

    宋时安抬起头,露出浅笑。

    他的考试,也就此结束。

    “可。”监考学士点首,而后起身,道,“小宋大人可亲自监督糊名,封存。”

    “不必了。”

    毫不在意的,宋时安便起身。

    很快的,一名锦衣卫,两名狱卒便跟随在他的身旁,将其护送回牢房。

    只留下静谧躺在案上的试卷,以及一众科考人员。

    严格的上前进行着糊名。

    而所有的监考考官,都是不能参与阅卷,到时候还要与其余人单独分开,因此这个时候哪怕瞥见了内容,也不算大事。

    这么重的一个考题,想也不想就提笔写,如此才思泉涌,到底创作了什么样的雄文?

    他倒要看看。

    然后,《国富论》冲击力十足的三个字进入他的眼帘。

    作为一个读书人,看到这几个字,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呢?

    就好比没有圣学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圣人书》,你什么感想?

    什么人这么狂,敢自称是圣人?

    同样,一个官僚。

    在这样一个皇帝缺钱到世家明着买官,都还要给他叫好的时代,有人写了个策论,名字叫:《国富论》。

    那当然只能有一个感想——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