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战术投毒(2 / 3)
就能让吕布知晓什么是帝室光荣传统。
赵基是真担心吕布稳定中原,形成第二个,还是擅长军事的曹操。
实在是没办法,只好把董贵妃以及大多数勋贵女眷给朝廷送过去,这些从出生成长,再到经历各种政变的勋贵女眷,不管嫁给谁,都会让她的丈夫提升一级或两级的政斗经验,以及相关的积极性。
怕吕布真正匡扶汉室,也怕吕布暴毙,只好把这些血液里流淌着政斗基因的女眷送过去,能提升吕布麾下将校的政斗经验,也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换言之,也等于削减了吕布集团的发挥上限,并提升了下限短板。
赵基独思之际,两岸只要有军屯据点,都会动员一支三十余人的骑士队伍来岸边巡哨、护航几十里后就撤离。
为了护卫他的安全,雀鼠谷南端正临时聚集周围的虎步军骑士,他们将参与陆地护送,直接送到雀鼠谷北端的冷泉关为止。
接下来的行程,就安全许多,唯一有隐患的就是雀鼠谷路段。
汾水有许多拐弯、浅滩,山区也易于藏匿贼人。
因此冷泉关已经封锁南下的航道,不准其他官船南下。
此刻两岸参与护航的虎步骑士……除了虎步军参与外,也会携带家中子弟跟随。
赵基也不缺这点护卫力量,只是想顺路看看两岸军屯所内的牛马储备,军功赏赐时,牛马才是赐下最多的酬功物。
官牧负责繁育良种,扩大种群;想要畜力快速在民间壮大,目前只能依靠免除徭役的军户,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经营家业。
按着畜力耕地面积与耕地产出草料来说,这其中很容易达成平衡。
这也就是社会秩序稳定的情况下,民间有多少耕地,就能养多少牛马……因荒地、轮休的原因,其实可以拥有更多的畜力。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官府不能肆意强征畜力,这是百姓主要的财富,官府强征一次,会严重打击民间持有、增殖畜力的积极性。
往往中枢开一次头,以后州郡县三级就敢屡屡强征、小范围征派、强租。
另一个前提就是气候要稳定一些,千里大旱连草都不长,人畜都会遭受生存考验;也不能有频繁涝灾,这是各种灾病的根源。
就在赵基解散军队,前往晋阳之际,集结在黎阳一带的袁军主力也顺河而下。
孙策也集合军队于济南,准备在这里与袁绍决战。
只是孙策以防守为主,并没有分兵攻掠青州东部、胶东半岛的心思,全军布置在济水南岸,依托历城构建防御工事。
放弃了济水北岸、黄河南岸的狭长地带,袁军可以轻易在仓亭津、高唐津登陆。
可问题也很明显,袁军在济水流域缺乏渡河舟船。
与孙策陷入长期对峙,等到公孙瓒完成动员,那袁绍就陷入全面被动。
为了早日决战,袁绍只能命令青州各军在济水下游的乐安集结,企图两面夹击。
然而,从长江撤离的孙贲、孙静、孙权等孙氏宗族、乡党旧部船队走海路北上。
在琅琊完成最后补给,这支两万多人,算上家眷五万多人的庞大船队绕胶东半岛而来,并沿途投放军队,分兵攻掠空虚的东莱郡、北海国。
青州各军后方不稳,要么主动和谈依附于新州牧孙策,要么携带家眷部曲跨过济水、黄河,向平原国撤离。
袁军主力能做的就是盯死孙策,为青州豪强迁徙、逃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