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快马去请(2 / 3)
bsp; 六石以上的重弩单兵上弦非常不便,不是不能上。
而十石以上就是传说中的大黄弩,大黄弩用了制弓的角筋技艺,干燥后弩体呈现黄色,所以称之为大黄弩。
最强的大黄弩能达到二十石的恐怖拉力,这需要车辆配合类似绞盘的装置进行上弦。
民间不禁弩,流通的兵弩主要指的就是三石到六石之间的强弩,六石以上的重器很难在市场上流通。
缺乏专业技能,也无法保养、维持重弩的性能。
李黑按着自己经验进行分析,赵基那一箭不是说射了二百多步远,而是射了二百多步后还破甲误杀了大将军的信使。
弓力计算也有一个倍数问题,十石弓的弓力也就与五石的弩类似。
其中有弓矢长弩矢短的差异,相同弓力下,弓弩箭矢的表现也不一样。
五石弩已经是强弩中的上品,精锐弩兵哪个不是膀大腰圆?
借助腰间缠绕的绳带,挂着铁钩,才能满头大汗爆发力气才能在一瞬间完成上弦。
可赵基指力强劲,竟然能扣住弓弦引而不发从容瞄准?
弓臂竟然没有炸裂,箭矢更是承受住了这么恐怖的力道。
这说明什么?
不仅仅是赵基本人恐怖,更说明赵基那里有制造十石顶级强弓的稳定技术,而赵基能这么精准的误杀,说明平时就是这么练习射术的!
大黄弩能射三百步,这是射击密集阵列的大杀器。
这么沉重的大家伙使用不便,保养更是繁琐,一次使用后上弦也不方便。
而现在,赵基完全表现出来的威慑力远比大黄弩更吓人。
指力如钢,那臂力、腰力呢?
给赵基兵刃,就近战时爆发的力量,谁能挡住?
此前对赵基各种临阵斩首数据存有的疑虑,此刻已荡然无存。
射术,是最能体现个人综合体魄的一种技巧。
李黑虽然参与了刺董行动,可现在面对赵基表现出来的强悍体魄,他是真的怕了。
不经意间去瞄吕布,吕布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目光深沉望着鸿沟河面。
吕布常常以自己的神射而自傲,正是因为知道别人做不到,他才这么的骄傲。
因此他比李黑更清楚赵基一箭破甲射死二百步外使者的深层道理。
其实他也不想跟赵基爆发冲突,赵基剿灭李郭收编关中各军后,就得到了董卓以来帝国武库遗留、散落的各种强弩、重弩,尤其是角筋复合材料制造的大黄弩。
大黄弩是通俗的称呼,书面写法追求简略,称之为角弩。
关东地区因制弩技艺的倒退,七石级别就开始使用角筋等复合材料,七石以上就开始称之为角弩。
也就是说,哪怕他麾下最精锐的陷阵营千人队压上去,若是运气不好,遭遇赵基的强弩部队针对性打击,仅仅两轮近距离攒射,就能让身穿两重铠的陷阵士成片扑倒在阵前!
赵基手里抓着这支重弩部队,护国讨袁以来就没用过,不代表没有!
赵基本人动不动就带着车骑千人队独行,因为普通两三千人规模的部队经不起车兵重弩、角弩的齐射;如果遭遇的部队更多,赵基也能轻易突围。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