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急不可耐(2 / 3)

加入书签

sp;  张绣神情沉思,对娄圭的意见不做回应。

    娄圭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而就说:“李通督兵顺汝水而上,曹洪自从叶县撤军,却走颖水南下,有进袭李通部众之虞。然李通志气决然,奋不顾身向宛口而来。仆以为府君不可枉顾李通一番热忱。”

    李通的热忱不能浪费,南阳的热忱也不能浪费。

    张绣自然是听明白了,就说:“赵氏终究有功于国,具体如何,我还要请教军师。”

    现在只能把赵岐搬出来,张绣并不想跟赵基交恶。

    不是他怕赵基,而是没有了赵基……张绣自身也就没有了价值。

    不然凭什么南阳大姓们给他增兵增粮,却不主动组成联军,自己挑事?

    说白了,南阳大姓军事能力极度衰减,已经没有那个对抗的能力和勇气了。

    别说赵基,此前袁术、刘表、孙坚、张绣、曹洪轮流欺负南阳人,有太原、上党前车之鉴,这些人即便生出殊死反抗先打一仗,再谈判议和的决心,可不见得真敢打。

    南阳是后汉的帝乡,南阳大姓子弟什么都不缺,也不缺培养军事才能的机会。

    可党锢挨打最狠的就是帝乡南阳人,作为安抚,才有了何进这个大将军。

    南阳黄巾军闹的那么狠……南阳这地方,大姓们不点头,能闹什么?

    也就是黄巾军失败了,那些不知道出身的张曼成、赵弘、韩忠,可都是南阳、宛城周边的大姓。

    南阳黄巾军闹的越狠,南阳大姓的军事人才凋零的越狠。

    张绣少为县吏,韩遂、边章作乱时,金城的豪帅麴胜杀了祖厉县长,张绣就刺杀麴胜复仇。自此扬名,周围无产恶少年争相交结,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里,张绣自己成了新的豪帅。

    他虽然继承了张济的军队,可继承之前,张绣本身就有自己的雄厚本钱。

    再说了,张济也有女儿、儿子,等张济儿子长大,还是要拿走张济的部曲。

    张济灰头土脸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追随董卓创业,依靠父祖积蓄,才成为凉州豪帅。

    而张绣只是张济的侄子,他是靠自己发展,成为的豪帅。

    就这一点来说,张绣对时代变化自然有一些见解。

    于是与娄圭分别后,就去拜访赵岐。

    赵岐年老,行走不便,张绣来时赵岐乘辇视察粮仓,正阴着脸旁观仓吏、守卒们挑来泥土,混合麦秸踩成烂泥,糊裹粮仓内外的鼠洞。

    这些仓吏、守卒是原来叶县的府库官吏,这些坐地户并没有跟着曹洪迁走。

    谁来邺城,他们向谁服务,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混过来的。

    对这些胥吏世族来说,仓库才是他们的家。

    张绣递上那份百余字的檄文帛书:“台卿公,酸枣会盟一事,恐怕各方推脱,会耗费时日,错失战机。”

    “小赵侯不动,就算有战机,谁又敢动?”

    赵岐阅读帛书檄文,语气寡淡:“他在酸枣会盟,不过是这里适合屯兵,并迫使曹贼猛攻吕蒙侯罢了。如今扼守宛口,你要有自己的决断。刘景升绝非坐以待毙之人,要小心提防。”

    “明公是指我军驻守宛口不动?”

    “嗯,与李通合军后,再全取南阳。”

    赵岐目光略浑浊,抬头看张绣,赵岐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