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南北包夹(2 / 3)

加入书签

么一丢丢,他很清楚赵基有多么难缠。

    休说河东各方势力,就是把现在的赵基、八百虎贲丢到关中,也能打的李傕、郭汜闭门自守,不敢野战。

    就关中现在的形势,失去天子、朝廷百官后,当李傕、郭汜不敢出城野战,也就失去了遥控部属的影响力,被围死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种时候,赵温更是不想言语什么。

    说错什么话,某些人事后为了洗白,就会大做文章,拿去告密。

    甚至因蔡邕之事,他连叹息都不敢。

    公卿沉默之际,天子刘协又失眠了,也在熬夜。

    裴茂已经返回,上呈赵基、伏德等人署名的奏表,要弹劾、追究杨琦蛊惑天子、令国家动荡之罪。

    杨琦被扣在卫氏庄园,显然已经无法自证清白。

    至于赵基想要的三个条件,在刘协看来根本不算事。赵基放着最重要的黄金不要,要的五铢钱也是用于公事,还同意朝廷查账,乖巧的离奇,这丝毫挑不出问题。

    他实在想不明白,桓典这么稳妥的一个人,又出身袁氏故吏,怎么也学着杨家兄弟去跟赵基怄气?

    赵基已经很给面子了,职位卑微时一直克制没有发作。

    得了侍中身份后,也只是打断桓典的腿,而不是杨琦的腿。

    从虎贲中郎将身份来说,赵基打断了同僚羽林中郎将桓典的腿;从侍中官位上来说,杨琦也是侍中。

    同僚之间相互辱骂、斗殴这种事情,朝堂之上也不算多么过分的事情。

    天子左右随行的侍御史就是维持百官仪态的,防的就是这些人斗殴、打架。

    只是往往公卿年龄大了,都是辱骂为主,斗殴也伤势不重。

    赵基年轻气盛,受不得辱骂,也不习惯朝堂风气,力气大而桓典年老力弱,这才打的重了。

    至于裴茂口中的兵谏一事,刘协根本不怕。

    因为赵彦是以议郎侍讲于禁中,是刘协固定的讲师之一,彼此感情很好。

    有赵彦在,视黄金如粪土的赵基又能过分到哪里去?

    皇后是琅琊人,所以赵彦也受帝、后信赖。

    刘协复读看完卷轴一样的漫长奏表,疑惑:“赵卿久居山野之地,怎么稍遇辱骂之事,就如此气躁?”

    裴茂跪坐在下首,回答:“陛下,赵侍中自幼离群独行,意气最重,人不能犯。臣之乡里,也就侄儿秀自幼失父早慧,与赵侍中颇为亲近。”

    推了一把侄儿裴秀,裴茂又解释说:“赵侍中家贫,是以好强、护前。乡里少年,不与他争,自无谩骂争嘴之事。这也使得赵侍中意气更甚,同龄中无有敢犯者。”

    他也不清楚具体,只是顺着情理这样推断。

    真正的原因是赵基原身连家里父兄都不怕,各家也会告诫子弟,别去招惹赵基。

    闻喜这地方,闹白波兵灾之前,就有关羽这个不合群的家伙暴起发难,杀了豪强满门男丁逃亡江湖之中,前车之鉴不远,稍稍有些家业的人家,没人愿意惹赵基,也不容易接触。

    家室弱一些的,真欺负打死打伤赵基,赵基的两个兄长又不是死人。

    民间流行复仇,亲兄弟被打死,你不复仇,还怎么抬头做人?

    到时候是个人都能来踹你两脚,那时候生活都难,更别说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