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孤睾战士、码头工人、公田佃农(1 / 2)

加入书签

    崇祯三年二月下旬,香河县。

    李丫头扛着锄头路过城郊处的义冢,虽然这里埋着的人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他想了想,还是选择停下来,在坟头的无字碑前拜了拜。

    虽然他们素不相识,但他现在耕种的这十八亩地,没准原来就是人家的。

    李丫头不是丫头,他有大名,是他爹花三十文钱请私塾先生起的,他的大名叫李文。他对自己的大名很喜欢,可惜他斗大个字也认不得一箩筐,好在名字笔画少,他还是可以勉强描出来的。

    “丫头”已经是他众多外号里面最好听的一个了,因为他天生只有一个蛋,还很不幸地让全村人都知道了!

    这也导致他虽然年纪到了,却始终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说媒的去了姑娘家,一说是他,当即被姑娘爹妈用扫帚给打将出来,久而久之,连媒婆都不愿意接他家的生意了。

    一直熬到了他爹闭了眼,他也没能与人成亲,他爹临走前给他下了死命令:“娃啊,咱不挑了,就算是年纪大点的、没那么俊的也好啊!咱就你一个儿子,就盼着你传宗接代呐!”

    所以,李文这辈子的念想从一个变成了两个,分别是“吃饱”和“娶媳妇”。

    “莫怪罪,莫怪罪,借你们的地种两茬粮食,免得你们不在,田地抛了荒,等俺割了麦子,定换些香烛、酒肉来拜你们。”李丫头嘀嘀咕咕地念叨道。

    念完,他思考了一下,又从自己随身携带的瓦罐里面倒了一捧清水,撒到地上,做完这一切,李丫头感觉心安了不少。

    香河县没人了!听说原本是个好大的县,有一万多户人家,结果全被那狗日的鞑子给杀光了,这地自然就空出来了。

    本来这地就算空出来,也轮不到他这种人来耕的,这年头想做个佃户都得挤破头,不给大户人家的管家使点银子都租不上!

    他家原本是在通州码头做工的,一年到头攒不下钱,有活的时候可以吃个半饱,没活的时候就很难熬了。鞑子打到通州,锁城锁了几个月,他们饿了几个月。

    好在通州本身就是个大粮仓,那巡抚也是个有良心的,舍得给他们布施些粥水,要不然他都活不到现在。当然,这粥水也不是白给的,要他们往城头上搬东西才给。

    他爹就是年纪大了,搬石头的时候闪了腰,两只脚不听使唤了,结果躺了大半个月,人就没了。

    街坊邻居都说,老头其实不应该死的,只是不想拖累他,偷偷吞了耗子药才没的。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没人报官,那就没人管。那时候死的人多了,也不差老头一个。

    李丫头没有钱给老头下葬,想尽办法当些东西,倒也能够凑出一副棺材来,可是他们没有地方可以埋,有地的人才能葬在田间地头,他们什么都没有。

    最后,他老头让官府的人给拉走了,只知道和很多人一起埋在城外义冢,但具体埋在哪个土包下面,他却是不得而知了。

    据说鞑子被打跑以后,香河县的地有很多人来认,还有人拉着一车车的银子来买,但大部分人都被官府赶跑了。听说这是朝廷的新法,这没主的地以后都归了朝廷。

    朝廷那些老爷舞文弄墨,不种地的呀,所以就打算把地租给百姓来种地,朝廷白吃租息,端的是一笔好买卖。

    李丫头还听说书先生讲的,朝廷以后啊,不给当官的发俸禄了,就用这地抵给当官的,这好像叫什么“职田”还是什么来着,好多年前的朝廷就是这样干的。

    李丫头感觉自己留在通州当力工,一辈子都娶不上媳妇了,所以他打算来香河种地,碰碰运气。那些往来的船工有时候见了他,都说他是好样的,身板是种庄稼的好把式。

    他没有什么门路,担心自己租不上,为此还准备了三千多文钱,打算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