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抢注(3 / 5)

加入书签

是护院,都会拿上兵器予以其迎头痛击。

    实在没打过,兵败了,那是被短暂征服后的蛰伏,也绝非认同。

    等到有人举起大明或元帅府的旗帜,他们依然会群起响应。

    同样的道理,也出现在张一川这个河南总兵官身上。

    他进军河南,靠的就不是正统,在整个河南,没有人认同他,甚至没有人认同他身后的元帅府,他们就是外人。

    走投无路的百姓加入他或被他裹挟,目的是投机,只不过追求的机会比较低劣,只是为一餐饭食和瘟疫中的救援。

    如果有人在此过程中融入其间,生活状态得到改变,富有起来或得到更好的社会地位,被授予官爵,心里就也会接受他。

    好像元帅府已经统治了陕西,他们的河南总兵也挺正规的,也能让人看见得到美好生活的希望。

    那么在河南,反对他们的人就会少一点,得到一点正统性。

    而在南直隶的凤阳府,张一川是一点正统性都没有,身上所有符号都是负数。

    人们对元帅府所知甚少,听见更多是惯于他们劫掠、作恶、反叛、屠城的消息。

    而‘伪总兵’官职,还是个河南的。

    这些身份对他在凤阳府做事毫无帮助,只有利用赵古元的名头,才能使凤阳府穷民快速接受。

    人们听古元真人赵赶朱的故事长大,对这个称号熟悉,一旦有人举起这面旗帜,对现状的不满就会都投射到这面熟悉的旗子上,被驱使着投身其中。

    所以这事,根本就不是刘承宗能决定的。

    张一川派人跑回来传这个信儿,也不是为了让他册封皇帝。

    而是不希望他从别的地方听到这个消息,将来心生嫌隙。

    所以提前告诉他,毕竟你忠诚的部下都告诉你了,你可就不能大耳刮子抽我了。

    实际上刘承宗猜测,兵贵神速,早在张一川部使者上路的同时,这面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帜,应该已经在凤阳府树起来了。

    他封不封,其实无关痛痒。

    对刘承宗来说,需要考虑的只是此事引发的连锁反应罢了。

    他正对着西安府衙里得来的大明全舆图思虑,刘向禹和杨鼎瑞便联袂而来。

    两位长辈兴冲冲地告诉他:“建号称制已有章程,册封十二转武勋的名目也已编好,特设忠武尉与建章校尉两转勋位,专门用于册封功臣。”

    十二转武勋是唐朝的荣誉称号,从一级到十二级,享有从七品到正二品的待遇。

    获得武勋的要求,是做为战场指挥官取得胜利,依照敌我兵力多寡、杀敌俘获数目,取得不同的转勋。

    兵力多寡分为三级,敌众我寡,叫上阵;兵力相当,叫中阵;我众敌寡,叫下阵。

    根据斩杀俘获敌军总兵力的比例,也分三级,斩获四成,叫上获;斩获两成,叫中获;一成则叫下获。

    同时根据战场局势、敌军精锐程度,可分三等,最辛苦的是第一等,最容易的是三等。

    根据战阵级别、兵力多寡和斩获级别综合起来,就能得到勋位酬劳。

    上阵上获,第一等,可得到五转勋酬;第二等四转;第三等三转。

    上阵中获、中阵上获,第一等,四转勋酬;二等三等递减。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