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转念(3 / 4)

加入书签

笔,一一记录下来。

    “粮食可能不太好说,但其他东西应该问题不大,但你们能给啥?”

    陈师佛问罢了,补充道:“我先跟你说好,有些东西的价钱大帅已经定了,就比如这毯子,如果只是羊毛毯,二两一张;若这种有顶好的做工,这么大的要二十两一张,还有更好的。”

    “如果你们拿羊毛来,按百斤一两的价钱收,西宁也是这个价。”

    原材料的收购上,刘承宗并没打算使劲压低价格,因为这个价格本身就是假的。

    白银在这种交易中不重要,他们之间若能达成贸易,本质上还是以物易物。

    而以物易物,在这个完全是卖方市场的环境下,他们的附加值太高了,几乎等于为所欲为。

    “除了粮食,别的问题不大?”

    摆言怀疑自己听错了:“铁锅、马刀,你们都敢卖给我?”

    如果他没听错,那就是这群汉人穷疯了。

    “大帅是这么跟我说的,只要你们愿意依附大帅,互通有无的贸易,能做的都可以卖,无非是价钱的事,肯定亲疏有别。”

    陈师佛想了想道:“而且大帅手上没铁,如果你们想要铁器,就得先把铁弄来;粮食也一样,大帅不是不卖粮,只是他也缺粮,所以我估计粮食不会卖。”

    “但如果你们拿来粮食或磨好的面,大帅也能给你们挂面。”

    摆言越听,越觉得刘承宗像个骗子。

    他们火落赤部到青海的时候,情况和刘承宗差不多,都是牧民战兵,啥都不好做,怎么刘承宗就啥都能做?

    何况条件好得太假了。

    如果摆言没记错的话,将近三百年没人跟他们这样贸易了。

    他们在冶炼、打造的技术可能差了一些,但并不是没有自造铁器的能力,也不是没有铁矿,而是没有大规模满足日用的客观条件。

    这由游牧的生产方式决定。

    矿产大部分在山里,在中原,一座矿山,为满足矿工的生存,周围会从有小商贩卖干粮发展到村落,再有更多人投入生产,继而产生一座手工业集镇。

    游牧的生产方式在第一步就卡住了。

    挖矿的人少了,一年够做出几把刀子。

    挖矿的人多了,没人放牧就饿死了。

    定居在矿山周围耕作,不提农业从无到有在技术水平上的问题,都去种地、都去打铁,就是其他游牧部落碗里的菜,谁想啃一口就啃一口。

    长城不是一夜之间就能长出来的。

    但摆言在几乎接近谎言的感觉中,心里冒出了许多年未曾有过的冒险感。

    他看见一种可能,一种重振部落的可能。

    就像所有人都无法和大明朝贡贸易时,第一个拿到堪合,通过朝贡回赐和马市交易换来财富,在众多部落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吸引更多流虏依附他。

    他闭目苦思良久,如果这是真的,也许下一次,他就能打进乌斯藏,把藏巴从日喀则撵进印度去,他来当全乌斯藏的大汗。

    想到这,摆言台吉看着陈师佛缓缓道:“盐、金、银、铜、铁、铅、药材、牛、羊、马、鹿茸、麝香、皮子和绒毛,我都能给。”

    说罢,他深吸口气:“但你们只和我贸易。”

    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