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灭倭(1 / 2)

加入书签

有人已经在算,自己这次能分到多少银子,够不够给家里添头牛,或是给娃请个先生。

马车继续前行,车轴转动的“吱呀”

声里,混着士兵们压抑不住的期待——这些亮晶晶的东西,很快就要变成家里的炊烟、娃的笑脸,还有田埂上新翻的泥土香了。

休息时,有年轻士兵从行囊里摸出媳妇绣了一半的荷包,红着脸往怀里塞;老兵则拍着他的肩,指着远方:“看,过了前方那道山梁,就能看见茂州府的烽火台了!”

杨毅望着队伍掀起的烟尘,嘴角也扬了起来。

怀里的羊皮卷上,安西府的地图已被圈上红印,而前方,茂州府的轮廓正一点点清晰。

这趟西征,不仅是疆域的安定,更是把一颗颗漂泊的心,往家的方向拽得更紧了。

风里忽然飘来麦香,士兵们的欢呼更响了。

杨毅一夹马腹,领先冲上山梁,身后的洪流般的队伍紧随其后,朝着家的方向,踏碎一路风尘。

一个月后,京城的朱雀大街与城门处上挤满了百姓,人人踮脚翘,望着远处扬起的烟尘。

当“杨”

字大旗出现在城门处时,欢呼声瞬间如潮水般涌起,孩童们举着纸旗奔跑,老者们摸着胡须落泪——这支远征草原的大军,终于带着胜利回来了。

杨毅一身银甲,勒马立于城门外,身后的将士们虽面带风霜,却个个身姿挺拔,甲胄上的寒光映着朝阳,格外耀眼。

十万匹战马在城外的校场列队,嘶鸣声响彻云霄;上百辆装满金银珠宝的马车紧随其后,箱笼上的红绸在风里飘动,引得百姓们阵阵惊叹。

震天的欢呼声瞬间炸响,孩童们抛洒着花瓣,老者们捋着胡须落泪,连风都带着雀跃的气息。

大军列阵而行,铁甲铿锵,马蹄踏地的声音整齐划一。

杨毅身着亮银铠甲,骑在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铠甲上的血迹已被擦拭干净,却仍能看出征战的痕迹。

他目光沉静地扫过人群,直到行至城门前,才翻身下马。

早已等候在此的官员们连忙上前,为的吏部尚书李义文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臣等拜见陛下!

恭贺陛下凯旋而归!”

身后的文武百官纷纷跟着躬身:“恭贺陛下凯旋!”

杨毅抬手扶起李义文,声音带着一丝征战后的沙哑,却沉稳有力:“诸位大人免礼。

此次凯旋,非朕一人之功,乃是全军将士用命,更是各位臣工、百姓支持。”

他目光扫过人群,百姓们的欢呼声浪再次涌起,有人高喊:“大将军辛苦了!”

“欢迎将军回家!”

杨毅朝着百姓们拱手致意,目光落在人群中那些提着篮子的妇人、牵着孩子的老汉身上,忽然朗声道:“此次出征,多得百姓们输送粮草、支援后方,朕在此谢过各位乡亲!”

说着,他竟对着百姓的方向深深一揖。

这下可把百姓们慌坏了,纷纷跪倒在地:“陛下折煞我等!”

“为陛下效力,是我等的本分!”

官员们见状,更觉陛下德高望重,李义文再次上前:“陛下一路辛劳,我等已在宫中备下庆功宴,请陛下入城歇息。”

杨毅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身后的大军:“将士们连日赶路,疲惫不堪,安排他们回营休整?”

“臣等早有安排,”

李义文笑道,“不远处的军营已备好热食和热水,将士们到营即可歇息。”

杨毅这才放心,转身对身后的亲卫叮嘱几句,命他让各军团长带队回营,安排好以后在进宫喝酒,自己则随着官员们往城内走去。

百姓们自动让开一条路,看着他的背影,议论声里满是赞叹:

“都说陛下勇猛,没想到还这么体恤下属。”

“听说他在草原上,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受伤的小兵呢!”

“这样的陛下,咱们老百姓跟着才安心啊!”

阳光穿过城门洞,将杨毅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走着,听着身后渐远的欢呼,也听着身旁官员们的恭贺,忽然觉得肩头的铠甲轻了些——那些征战的疲惫,似乎在这满城的烟火气里,渐渐化作了沉甸甸的责任。

回到皇宫后,杨毅命亲卫将此战整理好的战功簿郑重递交给吏部尚书:“这是西征诸将的功绩明细,从队长到军团长,皆按实战记录在册,烦请吏部依律核考,赏罚务必分明。”

吏部尚书双手接过,见簿册上不仅记着斩杀敌、夺获粮草的大功,连救助伤兵、安抚部落的细务都一一列明,不禁赞道:“陛下治军之严,记事之详,实乃典范。

下官定当秉公办理,绝不辜负将士们的血汗。”

杨毅回宫后便连忙去看望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后宫里几个孩童的嬉笑,打闹声,带着久违的氛围。

时间匆匆而过……自他平定草原、统一全境后,朝廷减免赋税,鼓励农桑,不过半年光景,京城的粮仓便堆得满满当当,连西域的商队都往来不绝,处处透着兴旺之气。

杨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