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帮忙参详参详(2 / 3)

加入书签

见自己的新婚妻子,徐妙语正端着一碗冰镇的绿豆汤,俏生生地站到了他的面前。

“夫君。”

她的声音,轻柔得如同夏夜的晚风,“看你又在偷懒。

喏,解解暑吧。”

朱旺嘿嘿一笑,从吊床上一跃而下,接过绿豆汤,一饮而尽。

“还是我家王妃疼我。”

徐妙语被他这句露骨的情话,说得是俏脸一红,轻轻地啐了他一口。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早已没了最初的羞涩与拘谨。

尤其是在朱旺的“刻意引导”

下,她对那些奇妙的“科学”

知识,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每日里,不是泡在医学院的实验室里,跟着一堆丫头片子研究《本草纲目》,就是缠着朱旺,问东问西。

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这种独特的“学术交流”

之中,迅升温。

“夫君,”

徐妙语看着不远处那些正在激烈讨论的“天才”

们,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我听闻,陛下……最近又给您,送来了几位‘高人’?”

“消息倒是挺灵通。”

朱旺捏了捏她的小鼻子,笑着说道,“算不上什么高人,不过是几个……有趣的家伙罢了。”

他口中的“有趣家伙”

,正是前几日,被朱元璋亲自下令,从诏狱之中弄出来,送到了他澳王府废物再利用的一些人。

……

澳王府,一处僻静的跨院内。

被后世称为“读书种子”

的方孝孺,此刻正与几位同样因“空印案”

而获罪,却又被朱旺“特赦”

出来的江南大儒,坐在一起,相对无言。

气氛,尴尬而又凝重。

他们都是当世顶尖的学者,是士林之中,人人敬仰的宗师级人物。

可如今,却成了澳王朱旺府中的……“食客”

说得好听点,是“特聘顾问”

说得难听点,就是……一群被圈养起来的,随时可能被拉出去砍头的囚犯。

“正学兄,”

一位老儒,终于忍不住开口,打破了沉默,“澳王殿下……将我等‘请’来此地,却又不闻不问,这……这到底是何意啊?”

方孝孺,字正学。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

“还能是何意?”

他缓缓说道,“无非是……杀人诛心罢了。”

“我等先前,不是一直联合起来,上书弹劾他‘乱政’,说他那‘义务教育’是‘有教无类,坏了纲常’吗?”

“现在,他便将我们这些‘最懂规矩’的人,‘请’到他这‘最不讲规矩’的地方来。

让我们亲眼看看,他到底是如何‘乱政’的。”

另一位大儒闻言,愤愤不平地一拍桌子:“简直是奇耻大辱!

我等圣贤门生,岂能与此等‘酷吏’、‘国贼’为伍!

老夫明日,便要去面见陛下!

拼了这条老命,也要……”

“然后呢?”

方孝孺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打断了他的话,“然后,让陛下再将你送回诏狱,尝尝锦衣卫的全套大刑?还是……直接遂了你的愿,让你去菜市口,当一回‘殉道’的英雄?”

那大儒被噎得是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方孝孺长长地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疲惫与迷茫。

“诸位,时代……或许真的要变了。”

他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只见窗外的小院里,朱旺的那两个亲传徒弟,朱雄英和朱高炽,正带着一群刚刚通过考核的“天才少年”

,围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什么。

“……不对!

师傅说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是圆的!

所以,从应天府到那什么‘欧罗巴’,往东走,比往西走,要近得多!”

“那我们为何不直接派船队,往东去呢?”

“因为……因为中间隔着一片比大明还要广阔的陆地,和一片……比所有陆地加起来还要巨大的‘太平洋’啊!”

听着那些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一个个闻所未闻,却又仿佛蕴含着无上真理的词汇。

方孝孺只觉得,自己穷尽一生所学的圣贤之道,在这一刻,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响起。

朱旺带着徐妙语,笑呵呵地,从门外走了进来。

“哟,几位先生,都在呢?”

他自来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正好,省得我一个个去请了。”

他看着眼前这几个代表着大明朝最高学术水平的“老古董”

,脸上露出了一个极为灿烂的,不怀好意的笑容。

“几位先生,学问渊博,乃是国之瑰宝。

小子不才,最近在研究一些‘上古奇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