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鼎鉴万民心(1 / 3)
《五律.鼎鉴万民心》
民意山河鼎,农桑半壁黄。
商流争活水,工士叹微光。
权重随民动,权衰因策荒。
女皇冰语落,新制启南疆。
数息之后,翻腾的光晕猛地向上一冲!
一幅宏大、复杂、由无数细微光影碎片构成的立体景象,豁然显现在鼎口上方一丈处的虚空之中!
景象的中心,是一片广袤无垠、但大部分显得贫瘠甚至龟裂的土地。无数模糊的农人身影在其上辛勤劳作,弯腰插秧、挥汗收割……他们的身影是画面中最清晰、数量也最庞大的部分。一股深沉、坚韧、带着泥土芬芳和汗水苦涩的气息扑面而来。围绕着这些农人身影的,是无数细小闪烁的光点,如同夏夜的萤火虫群,传递着最核心的意念:
“粮!粮!粮!”
“税…太重…”
“雨水…求雨…”
“丰收!盼丰收!”
“地…是命根…”
这些光点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沉重、如同大地般不可动摇的黄色洪流,占据了整个景象接近一半的份量!那是对土地最深沉的爱恋,对丰收最朴素的渴望,对生存最本能的诉求!
在这片象征着“农”的黄色洪流旁边,是另一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它由无数象征着道路、车船、钱币、琳琅满目货物、繁华市集的光影碎片构成,色彩斑斓,充满活力,如同一条奔腾的彩色河流。河流之中,同样闪烁着无数光点:
“货通!价平!”
“行商…路艰…”
“关卡…税卡…”
“富足!求富足!”
“机会…机遇…”
这条彩色河流(商)的规模,明显小于那片厚重的黄色(农),但它的光芒更加耀眼,流动更加迅捷,充满了改变与进取的气息。
再旁边,是相对黯淡一些的、由各种工具、炉火、建筑、精巧器物光影构成的区域(工)。光点稀疏一些:
“手艺…传承…”
“工钱…养家…”
“新器…难制…”
“安稳…足矣…”
最边缘,则是由书卷、笔墨、殿堂虚影构成的、最为淡薄的一片(士)。光点最为稀少微弱:
“进身…之阶…”
“圣贤…之道…”
“国事…维艰…”
“清名…守节…”
整个画面并非静止。那代表“农”的黄色洪流最为稳固,但其中不断有代表“税重”、“干旱”的暗色斑点浮现,引起局部的动荡。代表“商”的彩色河流则最为活跃,不断冲击着黄色的边界,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域,其内部也因“路艰”、“税卡”等问题而时有湍流漩涡。代表“工”的区域相对平稳,但光芒黯淡。代表“士”的区域则几乎淡薄到难以察觉。
二十滴血所化的万民意念投影,清晰无比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农桑为本,沉重而庞大,是无可争议的根基,但也承受着最多的压力与苦难。商贾流通,充满活力与对富足的渴望,是重要的血脉,但尚未能与农商的体量比肩。工、士则显得边缘而弱势。
花万顷脸上的慵懒笑容彻底消失了。他死死盯着那虽然耀眼活跃、但体量明显小于黄色洪流的彩色河流,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身后的花家众人,也个个面沉似水。民意显化,竟如此直白!商贾之力,远未如他们所想的那般举足轻重!
林莽山则激动得浑身颤抖,虎目含泪,指着那占据半壁江山的厚重黄色洪流,声音哽咽:“看到了吗?花万顷!还有诸位!你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民心!这就是我南古国的脊梁!是无数农人用血汗浇灌出的根基!若轻农重商,便是自毁长城!便是动摇国本!”他洪亮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充满了悲愤与一种被证实的巨大快意。
海兰静静地看着鼎上显化的景象,冰蓝色的眼眸中映照着那流动的民意洪流,深邃难测。
云星河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眼中的星辉流转不息。他看向那民意投影,又看向脸色铁青的花万顷和激动不已的林莽山,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力量:“民意如鼎,已昭然若揭。农桑为本,此乃南古立国之基,不可动摇。商贾流通,亦是强国富民之要道,不可或缺。然则,二者孰轻孰重,如何平衡?花林二位家主之争,根源便在于此轮值执政框架下,权力席位之分配,关乎国策之倾斜!”
他踏前一步,目光灼灼地扫视众人,尤其是花万顷和林莽山:“轮值执政,十年为期。执政之族,手握国柄,其族中理念、利益,必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之国策走向。若按过往各家势力划分席位,则花家重商,林家重农,必然相互掣肘,内耗不休,非国家之福!今日山河鼎已显万民之意,我等岂能再因循旧例?”
花万顷猛地抬头,眼神锐利如刀:“星河兄此言何意?莫非是要重新划分席位?如何划分?难道仅凭这鼎中景象,便要削我花家之权?”他心中警铃大作,云星河的话,无疑指向了最核心的权力蛋糕!
林莽山也冷静了几分,沉声道:“星河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