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讲演3(2 / 3)
城市人口多,再多的岗位也满足不了城市的发展。那些家里没有关系的孩子们能做什么?不是当二流子,就是自己想办法讨生活。这也会造成在一段时期内,社会风气变差,偷扒抢劫的不计其数。运气好的找到了途径,开始做南北贸易,赚的盆满钵满。
“嘶!李副部长的肚子里有东西啊!”一位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教授不由自主的说道。
“我能提出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国家也注意到了你们这个群体的情况。但是,你们也知道,目前我们能改变的环境有限,而且你们现在的生存状态也不是最差的。还有两亿农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三千万知识青年没有回归家庭,我们很多企业还没有进行技术改造。这些主要矛盾不解决,领导也不太可能兼顾到你们的难处,还请大家多包涵多理解。等腾出手来,我们会集中精力解决掉你们的后顾之忧。”
“李副部长,感谢您一直关注着我们这个群体,我们也知道这些年国家很艰难,是得处理了主要矛盾,再来抓次要矛盾。您让港商帮我们这些大学筹钱建教学楼,我们也知道。个人待遇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只是国外的那些资料和高端的实验室器材,您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们弄些回来?”
校长们也是人精,知道解决不了待遇,就想着法的要求解决大学实验室的硬件。
“这个好办,资料我从香江大学那边弄来,你们自己组织翻译,实验器材和设备我去西德和老美那边订购。我希望你们这些专家教授迅速补齐这些年国内的行业空白,再和国有大厂一起推进企业改造升级,把你们研究出来的高科技、高技术都运用到生产上去,千万不要和实际相脱节。”
内地大学最大的弊病就是滞后,教学滞后,科研也滞后,大学生毕业进单位,又要重新学习。
“您是个懂教育的,您说的话我们一定奉为圭臬。咱们也去食堂吃饭吧,吃完了,您再和这些大学生们聊一聊当前的国际形势,我们这些老同志以前出过国,但现在也与国际完全脱节咯。”一位副校长点着头说道。
午饭吃得很快,李旭东喝了一杯茶,就又一次被赶鸭子上架了。
“各位同学,我肚子里的存货不多啊,你们是大学生,我连张小学毕业证都没有哩。”李旭东无奈的坐在台上,摊着双手说道。
台下的学生们听了一上午李旭东的讲话,自然能明白他的学识肯定是不差,不仅能引经据典、还能把国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来,这是没小学毕业的人能说得出来的话?
“下午咱们聊聊农业、工业、政策和国际形势,好不好?”
“我相信这一级的大学生有些是知识青年考进大学来的吧?你们在农村的作用很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你们的作用,开荒、种地、收粮食,农民兄弟自己就可以做,可国家当初为什么要让知青下放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城镇待业青年数量激增,而工业和服务业无法吸纳全部毕业生,只能在家吃闲饭。通过将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既可减少城市待业人数,又能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
“为什么人口会这么多?五十年代,我们在朝鲜抗美,麦克阿瑟一天到晚威胁说要在咱们的头上扔原子弹,人口不多的话,不就亡种灭国了么。六十年代,苏联又威胁我们,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就连咱们四九城的各个部门,都进行了分流。”
“我们的工业设备大部分是苏联援建的时候引进的,知道苏联人的东西有多粗犷么?国际上对他们的产品评价是傻大黑粗。哪怕是他们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刚出海港就被老美潜伏的潜艇捕捉到了其独特的声呐信号。”
“工业搞不上去,农业就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所以同样的土地,我们需要巨量的劳动力来耕种,而国外先进的农场拖拉机耕地,需要的人手只是咱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农业不行是因为咱们工业程度不够,可工业程度不行又是因为啥呢?”
“因为咱们的老祖宗重文轻武,发明创造说成是奇技淫巧。我们动不动就说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是我们退化了么?古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搞不出来?外国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搞不定?”
“阶级斗争抓了这么多年,资本主义尾巴都割了,国家富强了么?人民吃饱穿暖了么?”
“发展才是头等大事啊!”
“我从不避讳我的观点,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大集体制度,有效的利用机械化的力量去耕种土地,让富余的人口去养猪、喂鸡喂鸭种菜,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没有条件的山区通过新型农用设备进行耕种,大力发展副业,农业可不只是种粮食,农林牧副渔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某一项嘛。”
“今年我策划了一些国际合作的谈判,引进了不少新技术和成套的机器设备,能解决不少无法安置的城市人口的工作。可是杯水车薪,这么点设备,无法满足咱们这将近十亿人口的需求。而且我们不是没有受过教训,苏联撤离全部的技术专家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关键还是我们自身的科技必须提高,这才不会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按照我的预计,今年下半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