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魔渊戏中冷眼观(2 / 4)

加入书签

寂,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杨十三郎刻意放缓了脚步,显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疲惫”与“风尘仆仆”,左手紧紧握着那枚温润的玉珏,让其微光在昏暗中隐约可见。

消息像野火般蔓延开来,当他终于走到那片位于岩壁底部、被聚落居民视为中心广场的开阔地时,眼前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人群。

几乎所有的残民都从他们蜂巢般的居所中走了出来,聚集在广场上。他们依旧苍白、瘦削,衣衫褴褛,但此刻,投向他的目光却与往日截然不同。

那里面,少了冰冷的戒备与深入骨髓的排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复杂的混合情绪——有难以置信的惊愕,有劫后余生般的微弱希冀,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原始的、对“力量”和“奇迹”的敬畏。

此人活着从“墟”回来了!那个被代代相传视为绝地、有去无回的禁忌之所!

而且,此人手中那散发着奇异光晕的物品,莫非就是传说中可以平息深渊躁动的“镇物”?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路,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起伏。

孩子们从大人身后探出头,脏兮兮的小脸上,眼睛瞪得溜圆。

杨十三郎能感觉到,那些目光灼灼地烙在他的背上,每一步都走得如同踏在绷紧的鼓面上。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杨十三郎的这一身长袍过于破碎了,小腿之下已无寸缕……

通路尽头,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骸骨,他抱着双臂,独眼如同最锐利的刀子,从上到下仔细地刮过杨十三郎全身,似乎想从他每一寸布料、每一个表情细节里,判断出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是真是假。

那目光里的审视,远比以往更加深沉,疑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杨十三郎的“成功”而发酵得更加浓郁。

另一个,则是老烛。

他拄着那根镶嵌着幽蓝晶体的骨杖,佝偻的身躯在此时挺直了些许。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混合着欣慰与庄重的表情,但那双浑浊却深邃的眼睛,却第一时间,如同鹰隼般锁定在了杨十三郎手中的玉珏之上。

“外来者……不,杨小友,”

老烛的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颤抖,打破了沉寂,“你……你真的成功了?”

他上前几步,目光几乎无法从玉珏上移开。

杨十三郎停下脚步,将手中的玉珏微微托起,让它的光芒在幽暗的环境中更加清晰。

“幸不辱命。”他声音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

老烛伸出枯瘦、布满褶皱和老年斑的手,指尖微微发抖,似乎想触摸,又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谨慎。

“这便是……‘镇物’?”

他喃喃道,眼神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但在这激动深处,杨十三郎捕捉到了一闪而逝的、极其细微的审视与评估。

老烛在判断这玉珏的“成色”,在确认它是否符合预期。

“正是。”

杨十三郎将玉珏递了过去。

老烛小心翼翼地接过,双手捧住,凑到眼前,借着幽蓝苔藓和玉珏自身的光芒,仔细端详。

他的指尖在玉珏表面的纹路上轻轻摩挲,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了一下。

那是一种极其短暂的、类似于……失望的情绪?

仿佛这玉珏的力量或者形态,与他想象中的略有出入。

但他立刻掩饰了过去,转为一种更深沉的感慨。

“好!好!苍天有眼,先祖庇佑!”

老烛抬起头,将玉珏高高举起,转向聚落的民众,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表演式的激昂……

“看哪!这就是能平息深渊之怒,能带给我们安宁的‘镇物’!这位杨小友,是我们沉渊聚落的恩人!”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的、带着难以置信的欢呼和骚动。

希望的光芒在许多麻木的眼中瞬间被点燃。

但老烛的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肃穆而急切:“然而,‘镇物’离位,墟中之魔恐已躁动!我们必须尽快举行仪式,激发其无上伟力,方能真正护佑我族!迟则生变!”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杨十三郎身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催促:

“杨小友,你辛苦了。但事不宜迟,还需你稍作调息,稍后仪式,或许仍需你之力相助。”

这时,一直沉默的骸骨突然开口,声音沙哑低沉,却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水面:

“你去那里面,除了这石头,还看到了什么?”

他独眼死死盯着杨十三郎,问题尖锐而直接,完全不在意正在渲染气氛的老烛。

杨十三郎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余悸”:“魔气冲天,封印将崩,险死还生。”

他回答得简略,目光与骸骨对视一瞬,坦然中带着一丝不愿多提的“疲惫”。

骸骨鼻子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没再追问,但眼中的疑虑丝毫未减。

老烛立刻打圆场:“平安归来便好!具体细节,容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准备仪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