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恩将仇报(1 / 2)

加入书签

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薄雾笼罩着谭威的院落,他早已起身,穿着那身自己设计的短衣裤,样式虽简单,却裁剪得极为合身,便于活动。

他手持一柄长刀,在院中练习张家十二刀。

刀光闪烁招式凌厉,但谭威的眉头却微微皱起。

他心中暗忖:“这刀法虽精妙,但有些招式过于花哨,实战中未必实用。”

于是他停下动作,仔细思索片刻,决定结合自己多年习得的搏击技法与现代力学原理,从中挑选出五式最为实用的招式反复练习。

谭威的动作简洁有力,每一刀都带着破空之声,他心中盘算着:“日后若有机会,定要开一间铁匠作坊,亲自打造更趁手的兵器。”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想的有些长远,光是眼下就有不少困局。

此时云琴从屋内走出,手中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轻轻放在院中的石桌上。

她看着谭威练刀,眼中满是温柔。

月画则在厨房忙碌,准备着早饭的其余菜肴。

谭威练完一套刀法,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云琴走上前,用手中的帕子为他轻轻擦拭,柔声道:“练了这么久,歇会儿吧。”

谭威点点头,坐在石桌旁端起粥碗,心中却思绪万千。

他想起昨日徐悠所言,以及近来李德尚的种种异常举动,心中隐隐不安。

他端着碗分析:“李德尚此人,恐怕有勾结满清的意图。”

他仔细分析着当前的局势,这个时代虽名义上仍听从明廷调令,但实际上已进入军阀割据的初期。

各种势力或抱团或独立,朝中的东林文官,哪一个不傍身几个武将,互相扯皮攻讦。

李德尚作为一方主管,手握重兵,的确有实力一手遮天。

然而若想永保富贵,仅凭现有的势力还不够,他需要招兵买马、储备粮草,并寻找强援。

而这些条件,李德尚似乎都已具备。

谭威借着穿越来的福利,好歹能够了解大致的历史走向。

崇祯一朝直到崇祯十七年才被逼的自挂东南枝。

可一直到最后灭亡之时,满清也没攻克山海关,从历史来看,李德尚若真叛敌,定不能成功引兵南下。

如今是崇祯十年,按理说正是较为平静的一段时期,自己可不能陪李德尚一起陪葬。

谭威判断徐家对李德尚也有所提防,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为自己谋得一条生路。

吃过早饭后谭威回到屋内,仔细检查了自己的装备。

他将一柄手枪别在腰带,又在靴子里藏了一把锋利的匕。

他换上一身便于行动的便服,走出院门,牵出那匹野人女真部落的骏马。

打算今日先去城里城外几处重点位置观察地形,提前做些准备,以防不测。

谭威骑着马缓缓穿行在将军府所在的西城及城内,目光随意瞥视,实则细细打量着四周的布局。

他注意到城区内有两处兵营,士兵们操练有序,俨然是精兵。

四座城门皆有兵士把守,戒备森严,显然将军府的防御体系颇为完善。

城西和城南分别设有粮库和草料场,粮草充足,是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

更令谭威惊讶的是,城西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兵器作坊,里面匠人忙碌,人数不下百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这是在加紧打造兵器。

谭威心中暗自思忖,李德尚的势力果然不容小觑,这些兵营、粮库、草料场和兵器作坊,无一不显示出李府的雄厚实力。

他继续策马前行,出城后远远望见一座巨大的兵营,营前飘扬着一面醒目的“李”

字大旗,兵营内人头攒动,显然驻扎着大量兵丁。

谭威心中一凛,意识到这可不像正常的参将治理。

谭威的行踪并未逃过李七的耳目。

李七得知谭威在城内城外四处探查,心中顿时生疑,认为谭威此行不怀好意,极有可能自家的行为有所暴露。

李七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决定还是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

他迅安排人手,按照既定计划,托人将王猛引出,准备借王猛之手除掉谭威。

中午时分谭威返程途中路过一片城郊茂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谭威正欲加快脚步,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王猛横刀立马,拦在了他的面前。

王猛目光阴冷,冷冷地盯着谭威,显然不是善类,他声音中带着几分怒意:“谭威当日你使诡计让我出丑,还到处吹嘘,今日我定要与你再比一场,一雪前耻!”

谭威见状心中一惊,但面上依旧保持镇定。

他深知王猛性格阴骛,自己实力其实不胜于他,若此时硬碰硬,恐怕难以善了。

于是谭威先打算示敌以弱,借机寻找破绽,他劝说道:“王兄弟,你我曾同抗马贼,共历生死,何必为了一点小事伤了和气?今日之事,定是有人挑拨,兄弟可不要着了道”

然而王猛本就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