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北望射天狼五(1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圭圣军土字营的营帐内,江流洋正擦拭着染血的钢刀,任老二蹲在一旁,往水囊里灌满清水:

"

将军,伤员怎么办?"

"

留在沙河堡。

"

江流洋头也不抬。

"

派人知会何将军,就说我们补给后连夜撤离。

"

他将刀收入鞘中,目光投向瓜州方向。

"

都督的主力快到瓜州西部了,我们得去接应。

"

想到即将与主帅会合,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重逢的期待,又有对大战的担忧。

而在百里之外的官道上,八千风州军正踏着晨露前行。

风州都督黄崇骑在高头大马上,眉头紧锁地望着两侧陡峭的山崖。

这条连接沙城与瓜州的官道狭窄崎岖,两侧的峭壁上藤蔓交错,正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

"

传令下去,让前锋营再探!

"

他对身旁的副将喝道。

"

每前进十里,必须确认安全!

"

副将犹豫了一下:

"

都督,这样行军度太慢,怕是赶不上援军会合。

"

"

慢总比被阴了强!

"

黄崇打断他的话,声音里带着少见的严厉。

他当然知道时间紧迫,但更清楚可萨军的狡诈。

想起谭威麾下圭圣军的赫赫战功,他心中暗叹,若是自己的军队也有那样的战力,又何须如此小心翼翼?

五百人的骑兵前锋营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

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升起狼烟,若前方安全,便是一股青烟。

若有敌情,则是三股浓烟。

黄崇仰头望着天际,心中默默祈祷,但愿这一路,能平安无事。

毕竟这八千人马,是他的底气,全军都是黄氏族人和亲族把持,老乡带老乡,亲戚连亲戚,相较于大明其他叫花子兵,其战斗力已经顶格了,这支军队既是自己乱世生存的本钱,也是大明西北防线的重要力量,容不得半点闪失。

风州军前锋营的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校尉苏展却感觉这声音格外刺耳。

他握紧缰绳,目光警惕地扫过两侧陡峭的山壁。

作为从军二十年的老兵,他太清楚这种安静意味着什么。

花谷关虽是沙城至瓜州的必经之路,却并非最险要的关口,本该有商旅往来、炊烟袅袅,可此刻却寂静得诡异,这显然不对劲儿。

"

头儿,要不要再派斥候探查?"

身旁的亲卫低声问道,先锋营校尉苏展没有立刻回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刀。

他想起出前黄崇都督的叮嘱:

"

宁可慢,不可险。

"

咬了咬牙,他下令:

"

再派两队人马,前后左右各探五里!

没有确切消息,谁也不许通过!

"

两队斥候一正一暗的鬼魅般消失在山道间,苏展在马上坐立不安,心中的不安愈强烈。

半个时辰后,斥候回报:

"

前方未见敌军,两侧山头也无异常!

"

他仍不放心,又亲自带人查看了关隘四周,确认没有埋伏迹象后,才挥手示意部队通过。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关北出口两里处扎下营寨,等待主力到来,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稳妥的办法。

然而苏展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可萨斥侯的监视之下。

隐匿在犄峰山窠的可萨士兵屏住呼吸,手中的狼烟筒早已准备就绪。

为的斥侯望着山谷中蜿蜒的明军队伍,,只要等明军主力全部进入关隘,便是他们动攻击的时刻。

可萨尤金勒住战马,望着脚下的花谷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四千骑兵连夜奔袭的疲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与先期埋伏在此的部队会师后,总兵力达到了一万四千人。

"

明军来了多少?"

他转头问向佐官。

"

回领,前锋营约五百人,主力八千正在赶来的路上。

"

情报官单膝跪地,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可萨尤金满意地点点头,抽出弯刀指向关北:

"

一万主力撤至关北五里设伏,等明军全部通过后动攻击;关南四里的山坳,派四千人埋伏,截断他们的退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