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通信落后的年代 夜晚格外悠长(1 / 2)
大嫂睨他一眼:“没到起床时间呢,出来晃悠什么?”
“听见你唱歌了,走。”韩晋低声说。把胳膊肘子架起来,等着人来挎。
颜仲舜不像韩晋那么直,看向炉子说:“是不是该加煤了?”潜台词:你们聊的时间不短了。
菁莪:“……”
你眼睛是近视到了三千度吗?加煤,加什么煤?没看燃得正旺!
赶紧把大嫂和韩湘往外推,“走吧走吧,赶紧走,这里我收拾。”
贴到她俩耳边又小声说:“趁天还没亮,去唱唱最浪漫的事……”
大嫂扭头瞪她一眼,叮嘱道:“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该做早饭了,炉子不用压了,加几块煤就行。刚吃饱,别接着就睡。”
“知道,知道。睡饱了,不睡了,我闭关出题去。”不会打扰你们。
把四人送出厨房,菁莪用铁钳子夹起几块球煤压到火上,大嫂说不让她压炉子,其实是知道她不会压炉子,压炉子得用湿煤,那是个技术活,菁莪一压就给压死。
这种橄榄形的实心球煤,是把原煤砸碎混上黄土和水,用勺子一勺一勺蒯出来晒,晒至半干时,再用大筛子摇汤圆似的摇出来的,因而是圆润的橄榄形。
但,一不好引燃,二不好压炉子,三燃烧不充分。
其实这时候已经有了九孔、十孔或者十二孔的蜂窝煤,但没有推广开来,不知道是炼钢铁那阵子把模具送进小高炉给焚了,还是钢材短缺铸造的少,反正市面上不大容易见到铸铁蜂窝煤模具。
收拾好,关门出去,拐到卫生间洗手洗脸,再回到自己房间。
大概刚才热闹得太狠了,此刻反欢乐出现,看着只有灯光和家具的屋子,蓦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去到阳台,极目向外,黎明前的天空没有飞鸟,空蒙的几近寥落。
朦胧暗碧,雾气弥漫,暮色湿润,像极掺水的墨在纸上洇开。
朦朦胧胧的心绪,与湿润的天色一般起起伏伏。
穿来将近两年,你知道她最不适应的是什么吗?是通信。
通信落后的年代,夜晚格外悠长。
一阵风来,她觉到了凉意,脸上尤甚,抹两把转身,想再去洗把脸静静神,拉开门,却看见老太太站在门外。
“妈,您怎么也起来了?”
“我起夜,看你屋里亮着灯,睡好了?不发烧吧?”
老太太觉轻,在韩晋和颜仲舜出来前就醒了,听着那两对各回各屋,不放心菁莪,专门披衣出来,
看看她的脸,又摸摸她的手,“手这么凉,大衣呢?穿上大衣去!”
“没事妈,我不发烧,刚还和大嫂姐姐一起吃了顿夜宵。
睡好了,想写点东西,这屋没稿纸了,我去拿点。”怕老太太多想,没说要去洗脸的事。
没说,老太太也看出来了,把她往屋里推,“黑咕隆咚的拿啥纸,等天亮叫韩铭给你拿。白天再写,这个时候写字手冷,还毁眼。到床上偎着去,睡不着就拉被子盖上腿靠床头看书。”
“妈——”
“听话。”
“行,听话,不拿,我先送您回房间。”菁莪轻声笑起来架住她胳膊,半扶半挟把她送到卧房门口。
“听话啊,别去拿,储藏室里有老鼠。”老太太进门还不忘回头吓唬她一句。
“好,我知道了。”菁莪小声答应,往里头指指,示意她,老爷子还在休息。
老爷子当然也醒了,问老太太:“没什么事吧?”
“没事是没事,可我看她像是想小四儿了,唉,这边是小两口,那边也是小两口,中间就她自己。”
老爷子唔了一声,半晌才说:“难免的。”
“小四走了半年才写来两封信,这就过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打个电话回来。”
老爷子又唔了一声没说话,信要走特殊渠道,三个月一封已经不错了,一些家在偏远农村的,半年都不定能有一封。
另一个房间,
大嫂说韩晋:“不老实睡你的觉,喊我过来干啥?咱们都是俩人俩人的,就小鱼独自一人。”
“当年你也是。”
“就因为我当年经历过,才更理解她。唉,真不知道,他俩在小四出去之前结婚,是好还是不好?”
“好处大于坏处。”
“你这人,懂不懂思念未婚对象和思念已婚爱人的感觉不一样?难不成你还对小四没信心啊,担心有人和他抢人?”
“懂,懂,我懂,知道我老婆当年天天为我提心吊胆,我在前线也是只要有空就想你。”韩晋把人拉怀里,接着说:
“我刚才的意思是说,弟妹情况特殊,虞先生夫妻不在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她的年纪小、能力强,不匹配,很容易被人觊觎利用,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只靠学校老师和单位领导不牢固,还要有一个足够有力的家庭。”
“你是说敌特害人和乱扣帽子的事?”
“不仅仅是。没事,有我和爸呢,你不用管,只和韩湘平时在生活上多关心她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