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安保警卫(1 / 2)

加入书签

比如,听到夏教授说,科学院有电子管计算机,通过穿孔纸带输出结果。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晶体管计算机,用磁芯作为存储辅助器。

她说:“有了密度泛函理论预测半导体材料性质和磁性,是不是就可以把很多这种晶体管、二极管、三极管之类的,集成在一个硅芯上,形成一个电路?那样的话,计算速度是不是就可以快很多很多,计算机的体积是不是就可以减小很多很多,比如只有一个人手掌这么大?到那时候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哗啦哗啦拨算盘了,而是手指轻轻一点就能出结果?”

再比如,知道了柯教授是研究材料化学的,

她说:“密度泛函理论为材料化学提供了计算方法,您弄懂后,先搞化学纤维好不好?”

她实在不想看到十几年后,花费四十三亿美刀,进口化纤设备,来生产“的确良”。

又说:只有材料还不行,还要有设备,您和朱教授双剑合璧啊,造那种好看舒适又便宜的布。

咱们国家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纤材料制造国。

用不了多久,您站到月球上往下看,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人身上穿的衣服都出自于咱们国家……

不相信能登上月球?那再找一个研究天体物理的来啊。

如此,如此,几番下来,三位教授可算是明白,菁莪为什么会提出这理论了——脑子里长了翅膀啊!

同时又都被打了鸡血,劲劲儿的投入到了研究当中。

再于是,菁莪被他们公推为了组长,理论的提出者嘛,不光拿出了算法及应用方向,又比较能想象。

菁莪推拒,几位老先生说,科学院那边,刚毕业两年,还没有拿出研究成果的学生,就有担任研究组组长的,你已经提出好几个课题了,还不敢担任?

菁莪只好走马上任。

但还在上学,一周只能两到三天来这里。

于是,日常主持孵化中心工作的便成了秦教授,谁让他在五位教授中年纪最小,又是菁莪的干爸,且是家禽研究所的所长呢?

没错,“孵化中心”的对外形象,就是家禽研究所的孵化中心——前面是养鸡场,后面是养鸭场,中间是一片竹林,两排简陋的平房掩映于青竹丛中。

平房就是暂时的秘密基地。

竹林里蚊子多,为了驱蚊,在林间和房子周围遍撒薄荷、驱蚊草、夜来香、猪笼草和艾草。

不远处还有更大更深的一片竹林,一路施工人员已经开拔了进去,要建设包含配套及宿舍的真正的秘密基地。

紧跟着,颜仲舜带着他的齿轮研究组,落户于此;

没过多久,一个研究通信技术的小组,落户于此;

再没过多久,一个研究动力的小组,也落户于此;

……

竹林热闹了。

菁莪也忙了,开始,她只给自己小组当组长,后来要给颜仲舜的小组当顾问,再后来别的小组也邀请她当顾问……

于是,她成了孵化中心的总顾问。

研究员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则很“原生态”:

吃的粮食肉蛋菜蔬等均来自于农场,用的笔墨纸张和岛上中小学生用的一样。

有思路时,埋首于纸堆奋笔疾书、废寝忘食;没有思路时,要么去喂鸭喂鸡、耕田犁地,要么去给中学生上课——数理化地生,拿起哪个上哪个,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安保工作也严了。

先是场部警卫排协同民兵,成立了联防联动分队;

再是场部以鸡苗鸭苗孵化需要安静无菌环境为由,在竹林外围拉了防护网,禁止外来人员入内。

而在竹林内负责日常安保巡逻工作的,则是一群散养大鹅,狮头鹅、大白鹅、图卢兹鹅、雁鹅,都有。

负责饲养这群鹅的也不是一般的饲养员,而是众研究员及场部警卫排。

常常有大鹅在巡逻时巡进研究室,研究员们就戏说:独坐幽篁里,大鹅复长啸。

可别小瞧这群鹅,它们个个都很有个性,个个都觉得自己是这片竹林里最靓的崽,走起路来大摇大摆,还凶猛异常,尤其是那种头上长瘤子的狮头鹅。

大公鹅伸长脖子时足有一米高,双翼展开足有两米宽,脚蹼踩水,嘎嘎嘎掠过,跟滑翔机似的。俊逸威猛,叫声高亢。

胆子也大。蜈蚣蝎子说吃就吃,逮住条花蛇也敢咬住了,歪着头,甩起脖子“哐哐”往地上砸。

领地意识亦是超级霸道。

曾有个到农场来串亲戚的小伙儿,误闯进了竹林大解。

领头大公鹅听见了动静——你妈,了得!

欧昂几声仰天嘶鸣,领着众小弟把人一顿猛攻,吓得人提着裤子一路狂奔,最后跌进了河里,两手压水回头骂,发现裤带竟然在两只大鹅嘴里衔着。

一鹅一头,跟拔河比赛似的。

-

对菁莪个人的安保,也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首先,韩蜀给了她一支新钢笔和一块新手表,钢笔和手表都经过了特别改装;

接着,韩家大哥韩晋帮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