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复制黏贴(1 / 2)

加入书签

生物实验空间。

林瑞坐到了那张工程椅上,椅子外面延伸出一些神奇的软质,这是这把神奇的椅子检查到林瑞身体的劳累,把林瑞包裹在里面,这些软质就会轻轻的蠕动,给他做着程度合适的按摩,依次来缓解他的疲劳。

实验台上,一个虚拟屏幕升起,林瑞选中了无刷电机一项资料,慢慢的连通了脑域,开始在深度睡眠中,利用大脑皮层潜意识的活动,来进行复刻性质的学习。

这个学习的过程,就如电脑上操作的复制粘贴一样。

就是这个实验室智能系统,根据林瑞提供的技术方向,推导出来的有关这方面的技术资料会从这个操作台系统中复制到林瑞的脑海里。

当然,复制并不等于学会,就如你查看文件,不点开观看,你也不知道里面具体的内容。

只是这个复制,又有些区别的。

这些就如在脑海里存放着一本行业字典,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查询。

并且,只要翻看,就可以一次性记住,彻底变成自己脑海里的记忆,真正的成为自己的知识。

所以说,林瑞脑海里的这些知识,正是自己学习而来的。

只是这个度有些太快了,别人看了资料,努力学习几遍也许能记住,林瑞这是一遍会,比过目不忘强悍百倍,而且还能记住,理解。

这就是科技为人类展做出的最大的一个贡献,知识的传承!

而且,这些资料,都是林瑞在输入部分参数之后,实验系统给出的反馈,最适合当下的情况下使用的技术,或者越一个时代,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在这个文明的维度。

也就是说,依照现有的科技,林瑞学习的这些资料,是都能造出来的。

而后,林瑞又利用空间能量,把这些知识从虚拟状态,转化成了实体,载体就是纸张。

在这个空间里,只要有足够的能量点,可以无所不能,利用木头,造出纸张,根本不要林瑞动手,系统空间就自动完成。

林瑞已经把打印自己调整到了最接近这个时代的排版以及印刷方式。

这些资料自己整理好之后,自己看完,会教给技术科的几个人,让他们去进行学习。

这也是林四勇以及顾海洋,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林瑞提供的这些资料,不但是当下最先进的知识,也是最为系统全面的知识。

拿来当大学教材用,都足以胜任了,再加上林瑞亲自为他们讲解,他们自身也足够努力,要是在不能提高,林瑞也不允许他们继续在技术科待下去了。

无刷电机这个想法林瑞早已经有了,至于碳刷电机的知识,炼钢厂的第一批电机,本身质量就不好,中途还因为北方电机厂给了一批不符合功率的次等电机,生了更换的事情。

所以,电机时常要维修,而后才换了常州电机,也才勉强够用。

林瑞虽然不是工厂里的电工,作为唯一的技术员,维修电机是他的必修课。

现在林瑞学习的就是无刷电机的知识点。

而造出无刷电机的其中一个关键的东西,就是霍尔传感器。

这东西就是根据磁电效应进行工作的。

利用脉冲原理,控制转子止停运转工作。

可以做到即停即行,这是有刷电机做不到的。

一夜的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流淌而过,对很多人来说,夜晚的时间还没有感觉到呢,就已经嗖的一下不见了踪影。

当林瑞醒来的时候,包围他的工程力学椅子已经褪去了外面的按摩层,包裹住他的信号传输光膜也已经消失,他已经结束了这次的学习。

林瑞深吸了一口气,紧闭的双眼只是眼珠子来回蠕动一下,并未睁开眼睛,躺在椅子上,翻看起了脑海里昨天晚上传输的知识,依此来学习,使之真正的成为自己的知识。

随着知识体系的越庞大,知识的学习以及传承,成为了制约人类展进步的一大阻碍力。

知识,是打开人类通往高纬度世界的唯一一把钥匙,而知识的无限膨胀,同样也组成了一堵墙,成为了人类通往高纬度的障碍。

这个实验空间,并非简单的生物实验室,它还担任着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知识传承。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随着知识的不断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之后,带来的变化就是新旧知识的叠加积累越庞大,知识的总体量,已经如滚雪球一样,已经变得庞大无比。

以前,人类只需要学习加减乘除,后来学会了各种函数运算,在后来,又需要学会微积分,而这些知识,都是层层递进的,不学会基础,你就无法学会贯通后面更加高深的知识。

而人类的生命是宝贵且有限的,用来学习的时间更是短暂的,随着文明的展,知识总量越来越多,很多人现就算是穷极一生,都学不完那些比较基础的知识。

想要谈展,除非真正的亿万中无一的天才,才能突破这个障碍。

在掌握目前这些知识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才能推动世界的更进一步。

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