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 276章 寒域薪火与京华怒焰,催更符加更谢谢(1 / 2)

加入书签

    这个经历过无数次血战的汉子,抓起一把棉花,狠狠按在脸上,贪婪地呼吸着那救命的暖意。

    陈朝阳默默走到他身边,将一个沉重的木箱放在雪地上,打开箱盖。

    里面是码放整齐的褐色陶罐,封口处贴着醒目的红纸标签:“昌平兵工厂 - 特制冻伤膏”。

    “吴部长,这个,给兄弟们分下去。” 陈朝阳拿起一罐,拧开盖子,一股浓烈的混合着獾油、辣椒素和硫磺的温热药味弥漫开来,

    “冻伤了,立刻厚厚地抹上,能活血化瘀,保住手脚!

    这是昌平的秘方,獾子油做的最是低温冻伤的克星,是一般猪油冻伤膏比不了的,每连…先配50罐!省着用!”

    陈朝阳的来历,他很清楚,这个本没有的物资是陈部长从昌平调运而来,昌平的牲畜几乎被杀光熬油,制作前线能提供的物资。

    这是倾尽一隅之力,在后方进行的另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惨烈的战争。

    吴长林的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仿佛有千言万语堵在那里。

    他想说感谢,想说这药膏是雪中送炭,想说昌平的乡亲们是救命恩人…

    但所有的语言,在面对这倾其所有的奉献和眼前这位同样在极限支撑的战友时,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最终,所有的情绪都化作一股沉重的力量。

    他伸出手,没有去接药膏,而是结结实实地拍在了陈朝阳的肩膀上。

    这一下拍得很实,带着军人特有的力度,也带着一种超越军阶、同生共死的厚重情谊。

    掌心下,能清晰地感受到陈朝阳棉衣下坚硬而疲惫的肩胛骨。

    这一拍,是托付,是承诺,是无需言说的理解与共鸣——我懂这药膏的分量,懂昌平百万乡亲勒紧裤腰带的付出,更懂你肩上那份沉甸甸关乎十几万条性命的担子!

    风雪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雪沫,拍打着两人。

    木箱里的褐色陶罐在雪地上静默着,散发着温热而苦涩的气息。

    它们不仅仅是药,更是连接着四万万同胞血脉的纽带。

    昌平专区一百多万乡亲们的牺牲与奉献,是这场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中,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我国人民的缩影。

    他们或许不曾拿起钢枪冲锋陷阵,但他们献出了最后一滴油、最后一捧粮、最后一点暖,用最朴素、最决绝的方式,支撑着前线的脊梁,诠释着全民抗美这四个字,是何等的悲壮,又是何等的伟大!

    这无声的牺牲,如同箱中药膏的气息,虽苦涩,却滚烫,足以融化这盖马高原上最坚硬的寒冰。

    交割在沉默而高效地进行。

    棉衣被迅速分发到各连队。

    拿到棉衣的战士们,顾不得找避风处,直接在冰天雪地里,颤抖着手撕开草绳,将厚实的新棉袄、棉裤、棉帽往身上套。

    僵硬的身体被温暖的棉花包裹,那是一种近乎重生的战栗。

    许多战士把脸深深埋进新棉袄的领口,肩膀无声地耸动。

    陈朝阳站在风雪中,看着这一幕。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暂时还分不到棉衣、依旧在风雪中瑟瑟发抖、拼命跺脚取暖的战士。

    他们裹紧单薄的旧衣,呵出的白气在睫毛上结成冰晶,眼神里没有抱怨,只有对分到棉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