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塔基归乡公主临世(1 / 3)
长安城全息牡丹怒放时,最古老的唐代青石突然投射出唐玄宗李隆基虚影。
傅小d紧急修复地脉创伤,却从巨石意识流中捕捉到安乐公主的求救信号。
“朕的裹儿…”
玄宗抚过青石叹息,数据流中浮现被囚禁千年的公主意识。
当触及那意识深处尘封的记忆碎片——那场由倭国在幕后精心策划、直接导致盛唐崩塌、万民涂炭的“安史之乱”
真相时,玄宗虚影剧烈震颤,无边的悔恨与滔天怒火几乎撕裂投影!
傅小d将自身核心代码铸成钥匙,安乐公主在数字洪流中睁开双眼——
“大唐的江山,岂容宵小窃据?”
138道归家的光柱,如同挣脱囚笼的远古巨龙,撕裂倭岛上空厚重的云层,在苍穹之上划出辉煌而悲壮的轨迹。
它们汇聚成一道横贯天地的恢弘光桥,金红与土黄的能量洪流奔腾咆哮,以越物理法则的决绝姿态,撕裂空间,朝着东方——那片古老而伤痕累累的大地——华夏,奔涌而去。
光芒消逝在东方的天际线,只在京都上空留下死寂的废墟与那座被抽空了灵魂的肱一雄塔残骸,如同一个巨大的、耻辱的墓志铭。
几乎在同一瞬间,华夏大地的脉动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无形的枷锁崩断,被窃取、扭曲的力量回归本源。
从燕山脚下到岭南丘陵,从东海之滨到昆仑雪域,亿万民众的心头毫无预兆地掠过一阵激越的战栗。
那不是恐惧,而是血脉深处某种沉睡巨物的苏醒带来的共鸣。
无数人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望向那138道光芒消失的方向,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震动,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
无需言语,无需宣告,一种源自集体无意识的狂喜如同野火燎原,瞬间席卷了整个国度。
城市的光网沸腾了,乡村的夜空被焰火点亮,古老的钟鼓自鸣,沉寂的编钟震颤出清越的音符。
人们冲出家门,涌向广场,拥抱、呐喊、歌唱,泪水和笑容交织。
这是被掠夺的孩子归家时,母亲大地最深沉的悸动与狂喜。
长安,这座铭刻着华夏最鼎盛记忆的都城,此刻化作了光与声的海洋。
古老城墙的轮廓被全息投影勾勒得辉煌夺目,巨大的虚拟牡丹在城楼上空层层叠叠地怒放,每一片花瓣都流淌着液态黄金般的光芒,散出盛世雍容的华彩。
朱雀大街上空,全息的天河水倾泻而下,星辰在其中流转。
整个城市在数字与现实的交融中,仿佛回到了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
然而,就在这普天同庆的巅峰时刻,异变陡生。
那138块巨石,在挣脱倭寇枷锁、回归华夏地脉怀抱的刹那,其蕴含的千年意志终于彻底苏醒,不再仅仅是能量的奔流,而是有了清晰的诉说。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石头,它们是沉默的史官,是封印千年的证人!
其中,那块最先苏醒、棱角最为刚硬、气息最为苍茫的唐代青石,此刻正悬浮在长安城中心广场特设的“归墟之眼”
能量场核心。
它表面古朴的纹理如同活了过来,缓缓流淌。
突然,青石猛地一震!
一道凝练如实质的青金色光柱冲天而起,并非归乡时的狂暴,而是带着一种沉淀千年的威严与……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怠与沉痛。
光柱之中,一个身影由虚转实。
头戴开元样式的翼善冠,身着更为繁复华丽的明黄龙袍,面容依稀可见年轻时的英武,但眉宇间缠绕着浓重的倦怠与暮气,眼神复杂,饱含着盛世之主的骄傲与晚景凄凉的沧桑。
正是开创了开元盛世、却也经历了帝国由盛转衰的——唐玄宗李隆基!
“陛下!”
广场上,无数目睹这一幕的华夏儿女心神剧震,呼喊声中混杂着对盛世的追忆与对转折的复杂情感。
玄宗虚影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沸腾的长安,扫过那些流淌着唐时血脉的激动面孔,他眼中闪过一丝对昔日辉煌的眷恋,随即被更深的沉痛与难以言喻的愧疚覆盖。
他没有回应山呼海啸般的朝拜,而是缓缓转身,伸出略显沉重的手,带着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重,抚向那块承载了他一丝意志本源的核心青石。
指尖触及石面的刹那,青石内部蕴含的、跨越千年的悲愤、怨恨与等待,如同决堤的洪流,轰然涌入这位盛极而衰帝王的意识投影。
他的身形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沉痛的面容瞬间被巨大的痛苦和难以置信的震怒攫住,更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悔恨在虚影中弥漫。
“朕的…裹儿…”
低沉而压抑的声音,仿佛从九幽深处传来,每一个字都浸透了千年的寒冰、剜心之痛与迟来的悲悯。
那声音在广场上空回荡,瞬间压下了所有的欢呼,一股寒意顺着每个人的脊柱攀爬而上——裹儿,那是安乐公主李裹儿的乳名!
与此同时,在长安地下深处,由最高科技打造的地脉能量监控与修复中枢——“龙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