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下元佳节,普天大醮(1 / 2)
蹉跎数日岁月,秦晋总算是摸清了自己的身份背景。
自己是一个读书人。
这个世界读书人的地位颇高,有点宋明那种天子是士大夫共天下的味道。
读书人出仕做官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恩荫,二为科举。
恩荫就是家里有直系长辈做了大官,至少是四品以上,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可以为家里的晚辈谋求一个官身。
恩荫的职位一般是闲职,如果有心上进,也可以从比较闲散的实职做起,如果做得好就能正常晋升,做的不好也能在闲职上吃一辈子俸禄。
如果想靠科举做官,就必须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层层选拔。
秦晋小时候有神童之名,十二三岁就过了通过府试成为童生,十五岁通过院试获取秀才功名。
就在成为秀才的同一年,迎娶了青梅竹马的严贤,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风光无限。
然而好景不长,神童在乡试之中折戟沉沙,屡试不第。
乡试中榜,就是举人老爷,有了做官的资格。
天才少年心高气傲,数次乡试不中之后,失意醉酒在河边摔倒,醒来之后就得了失心疯。
逢人便说自己三元及第,是皇上钦点的状元郎。
如果换个正常人,恐怕早就被官府抓起来严惩了。
好在官吏都认识秦晋,甚至县官和府尊都听说过秦晋的神童之名。
知晓秦晋的情况之后只是感到惋惜,没有按照刑律治罪。
后来妻子严贤带着秦晋回到乡里。
乡人听说之后,最开始也人人感叹。
后来因为秦晋时常发疯的缘故,逐渐成了十里八乡最大的笑柄。
名传八方的神童屡试不第最后得了失心疯,话题度拉满。
县里的说书人都把秦晋编成了故事,说是秦晋才华太高,遭了天妒,才落得这般下场。
实际上,以秦晋的年龄,就算是现在,依旧是个极有前途的士子。
科举这条路,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院试开始,中榜就是功名。
秦晋目前已是身具秀才功名,可以免服徭役,免纳丁税。
正常来说,秀才多多少少也算是个人物,可见官不拜。
比秦晋年龄大一倍的老秀才,甚至老童生都多的是。
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是很受人尊重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科举,这位读书人是否会一飞冲天。
秦晋这个身份受人嘲讽,大概是因为人已经傻了。
一个地位高贵,前途无量的人物,骤然落进了泥潭里,很难让人不生出踩上一脚的欲望。
于是就出现了秦晋降临之后,遇到的种种情况。
降临之身的背景,秦晋其实没那么关注。
他真正关注的,是这个世界的异常点。
这个世界乍看之下似乎很正常。
有庙堂之高,有江湖之远。
但其中,还有一个绝对不正常的元素。
……
十月十五,下元节。
县城中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然而,这种喜庆只是表面。
偌大的县城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几个人影。
偶尔看见有人路过,也都是行色匆匆,神态里带着几分惊慌与畏惧。
时值正午,坊间走出一个个颤巍巍的人影,如同一只只受惊的鸟雀,在一队官差的带领下,沿着城中干道前进。
秦晋和严贤也带着小昭,跟随着人流前进。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城外九仙山上的太和庙。
这个世界,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有三个。
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每逢三元佳节,皇都便会举行普天大醮。
不只是皇都,每个县城都会进行相应的仪式。
普天大醮一共持续七天。
这七日之中,每家每户都必须抽出一人,前往仪式现场进行祈福。
按理说,这样的全民盛事,就算举办频繁劳民伤财,导致民众有所怨言,却也不至于让民众感到惶恐。
关键是,每次举行普天大醮,前往仪式现场的人中,都会莫名其妙的少掉一部分。
少则数十,多则数百。
一个县的人口,也就几万人。
一年三次,每次都会少上几十上百人。
这些人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消失的这些人也从来没有再出现过。
他们是如何消失的,究竟遇到了什么,也没有任何人知道。
“一年进行三次普天大醮,就算再礼神敬道的帝国,也不会做出这样事情吧?所以说,这个世界的异常,就藏在这普天大醮之中?这场普天大醮,与你说的那件事有关?”
“夫君且看下去便是。”严贤的嘴角挂着冰冷的笑意。
秦晋三人跟随着人流来到城外,沿着石板路爬上苍翠的山峦。
在山脚下就能远远的看到,半山腰处修建着一座巨大的祭坛,足够数千人同时驻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