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过了这村没这店(1 / 2)

加入书签

张安之解开绑缚麻袋的绳索,双手捧出一捧细盐,“诸位请看。”

众家主好奇看去,顿时被那似雪白比沙细的东西吸引住目光。

“敢问大人,这是何物?”

张安之道,“盐。”

盐?

众家主对视一眼,都从眼里看出震惊。

梁家主怀疑问道,“大人,这真的是盐?”

莫不是诓他们的?

这世上哪有这样白这样细的盐?说是糖也比盐可信的多!

张安之淡笑不语,“各位一尝便知。”

梁家主率先上前,从麻袋里捻了一小撮放进嘴里,片刻后瞬间瞪大眼睛,想吐又舍不得。

张安之很懂他,“快给梁家主倒茶。”

衙役直接上了一壶茶。

梁家主连喝了三大杯,才堪堪把嘴里的咸味压下去。

其余家主追问,“怎么样?真的是盐吗?”

梁家主不停点头,双眼放光,“是盐,是纯度极高的盐!”

“不仅咸味正,还没有一丝儿苦味!”

其余家主听了,迫不及待也捻了一小撮放进嘴里。

衙役默默下去换了一大壶茶水上来,挨个茶碗续满。

一大碗茶水下肚,众家主放下茶碗,一脸期盼欣喜地看向上首淡笑不语的张安之,问题不停。

“大人,这盐可是要卖给我们?”

“每家能分到多少斤?”

“不知作价几何?”

“各位,请静一静”,张安之伸手压了压,“这盐,不是卖给各位的。”

众家主急了,“大人,您这么做不地道啊!”

不卖?让我们知道做甚!

“各位稍安勿躁”,张安之安抚道,“这盐乃是昭善郡主晒制出来,专门供应百姓的。”

一听昭善郡主,众家主顿时冷静下来。

这位可是祖宗,惹不得!

“郡主娘娘本想让官府承担买卖细盐的责任,但又担心官府独大中饱私囊,便决定由官府牵头召集素有仁善之名的商贾,与官府共同经营。”

梁家主连忙问,“如何经营?”

“官府按照各州府的县镇在籍人口数量向各县衙门发放细盐,交由官府挑选的商贾名下的店铺统一进行售卖,每月月底统一交账,核算细盐买卖情况。”

康家主沉吟,“也就是说,细盐的价格、数量皆有定数。”

这样也好,彻底断了那群唯利是图的小人蝇营狗苟的心思。

“没错”,张安之目露钦佩,“郡主思虑周全,我等只需奉命行事,将郡主的安排执行下去便可。”

众家主颔首,这些年他们在宁州冷眼瞧着,昭善郡主经商手段之老辣多变,让他们这群在商海沉浮一辈子的人都望其项背。

“郡主钦点宁州为试点售卖细盐,本官今日召诸位来,就是想征询各位的同意。”

“若各位答允,便上报给本官名下售卖细盐的商铺名称与位置,方便本官统筹安排。”

众家主自然是同意的,这种与官府搭上线的好事,脑袋被驴踢了才不答应!

“敢问大人,这细盐作价几何?”

张安之彻底绷不住笑开,“一斤十文。”

多少?

康家主以为自己年纪太大耳背了。

“郡主定价,细盐一斤十文”,张安之道,“每卖出一斤细盐,商铺可得半文钱。”

梁家主吞咽一口,目不转睛看着麻袋里的细盐,脑袋飞速运转。

这般品质的盐,一斤才卖十文。

那就是说,几乎家家都买的起!

宁州下辖五府十一县一百九十三个乡镇,近十万六千户,按照每家每户每月最少一斤细盐算,共计十万六千斤盐。

每斤盐得利半文,那一个月就是五十三两。

就这五十三两,还是他们八家分。

但做生意目光不能太狭隘,大人说了,昭善郡主只是在宁州试点,什么叫试点?就是先在一地尝试,若好便大规模铺开。

梁家主几乎能确定,这细盐早晚会卖向全大渝。

不,不只是大渝,还有吐蕃、突厥甚至西域南海!

到那时,全天下的人都得吃他们铺子里卖出的细盐!

这是多大的利润!

梁家主按下心中的激动,“大人,梁家铺子遍布宁州各大府镇,草民愿拿出三成售卖细盐。”

好啊梁博,其余家主暗骂,平常老老实实缩在后面不冒头,如今倒是比谁都积极!

各家主一边在心里唾骂,一边积极举手报名,恨不得将祖传的产业都不干,一心一意准备卖盐。

张安之哪里肯答应?宁州的百姓还要不要穿衣吃饭了?!

最后,张安之针对八家报上的商铺位置,将卖盐的名额平均地分了下去。

各家主满意地拿着官府下发的卖盐凭证,兴冲冲回家,亲自带着手下管事安排卖盐事宜。

五日后,蒋天牵着骡车到了宁州知州衙门,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骡车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