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章 北齐出兵下(1 / 2)

加入书签

高欢在历史上乃是东魏的掌权人,北周的缔造者,自然不是庸碌之辈。

这一世,高欢更是连战连捷——败袁谭、灭麴义、战鲜卑,犹如战神附体一般。

高欢不仅不是庸碌之辈,更不是昏庸之主,自然很快就有了决断。

不过在此之前,高欢还想考校一下自己的次子——高洋,毕竟这是他唯二成年的子嗣了。

“子进(高洋表字),你怎么看?”

高欢询问道。

说起来,自从把长子—高澄交给朝廷作为质子以后,高欢心里就已经作好了失去长子的心理准备。

毕竟眼下大敌当前,可要等北周被灭以后,北齐和朝廷之间必然开战。

到了那时候,高澄作为质子能不能回来都是问题,因此高欢才会对次子给予了厚望。

“父亲!

二位军师说得对!

眼下全军出动确实困难重重,要知道我北齐这些年基本都在休养生息,期间也只抵御过袁谭的北伐。

之后,我军同时动了两路大规模北伐,结果就把咱们积累多年的家底都给消耗一空了。

若是此时与北周全面开战,咱们确实没这个实力和底气,那还不如像二位军师说的一样退而求其次呢!

再者,北周也确实强大,咱们或许全军出动与其动全面战争也未必能赢!

咱们凭什么要和北周全面战争,从而让朝廷在一旁捡现成的,那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呢!

何况二位军师的谋划,孩儿觉得非常有道理,这会也是非常赞同!

虽然我大齐没处扩张地盘,但只要守住了晋阳,日后再以此为跳板往西、往南何处扩张不得?

因此父亲,孩儿支持只出动一支军团,从而守住晋阳,以此消耗北周的实力!”

高洋当即说道。

高洋的话语主要是两个核心思想,一是己方粮草不足以让全军出动,二是有朝廷在也不必和北周拼个两败俱伤。

闻言,高欢感到十分欣慰,对这个次子更是满意得无以复加。

“既然如此,那我军就只出动一支军团,并组织五万民夫来运输粮草物资!

可是该出动那一支军团呢?”

高欢当即表态并询问道。

“高柔将军的幽州军团战力强大,乃是主公的老军,可担当此重任!”

田丰说道。

“高柔善野战,高岳善攻坚,二将军(高干)善防守!

眼下我军需要的是占据晋阳,并守住晋阳,因此此重任非二将军莫属!”

沮授说道。

“二将军乃是朝廷亲封的代王、云州牧,若南下镇守晋阳的话,云州怎么办?这般擅离职守,朝廷若怪罪下来的话,又该怎么办?”

田丰却是提出了疑问。

“还请主公裁决!”

沮授却是将皮球踢回给了高欢。

“哈哈,元才(高干表字)确实能够担当此重任,田军师的担忧也是多余的!

眼下云州下辖云中、定襄、代郡、上谷、雁门五郡,等拿下晋阳之后,我直接把太原郡划拨给云州,再将云州治所迁到晋阳就行!

云州牧镇守云州,何错之有?”

高欢却是笑着说道。

闻言,田丰不禁放下心来,沮授也是对这个主公更加佩服。

八年前,河北大战爆,彼时的田丰、沮授还是袁绍帐下谋士。

只不过当时袁绍帐下的谋士实在太多了,二人因为耿直的性格并不受到袁绍的重用,所以袁绍对二人一系列重大的提议都没有听进去。

后来,袁绍病逝,高欢、袁谭从而瓜分了袁绍的政治遗产。

田丰、沮授当机立断就选择了投靠高欢,而不选择袁谭,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

相比袁氏父子来说,高欢简直是强了一百倍,这些年的成就也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

先是占据幽州和冀州北部,吸纳流民,休养生息。

期间抵御住了袁谭的北伐,灭了反叛的麴义,并熬死了曹魏和晋国,又北伐重创了草原诸势力和燕国。

之后,高欢兄弟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并与新朝廷缔结为了正式的盟友。

从此,北齐成为了当今天下的五雄之一,与吴国、北周、燕国、朝廷并列。

其中,吴国人口两三千万人,军队四五十万,为当世第一;

北周人口一千万,军队三四十万,为当世第二;

北齐人口八百万,军队近三十万,为当世第三;

燕国人口五六百万,军队二三十万,为当世第四;

朝廷人口四五百万,军队二十万,为当世第五。

虽然北齐只排第三,但只要灭了北周再统一北方,日后说不准就能统一天下!

这一切都是因为高欢的一系列英明决策,当然也离不开田丰、沮授的功劳,所以双方也是彼此离不开彼此。

于是乎,商议完毕,接下来就是准备出兵事宜。

很快,一纸文书从涿县出,一直到代县(云州,代郡,代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