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各显神通八(1 / 2)

加入书签

在宇文泰派出十万大军后,大军随即兵分两路,分别往东和往西而去。

一路是符融、宇文护、尉迟迥率领的五万大军,在抵达陇西之后,他们再一次分道扬镳。

其中,符融将率领两万大军支援狄道,宇文护、尉迟迥则率领三万大军前往入驻冀县。

另一路是叔孙建、贺拔岳、赵贵、李虎率领的五万军队,在进入安定之后,他们同样在那里分道扬镳。

其中,叔孙建将率领两万军队进驻高平,贺拔岳、赵贵、李虎则率领三万军队直奔萧关而去。

此时,四路大军都不知道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甚至连曹军、江东军、诸侯联军也不知道他们的到来,双方什么也不知道,两眼一摸黑。

符融不知道,此时曹操正率领两万轻骑兵同样在朝狄道移动,双方必有一战。

宇文护、尉迟迥不知道,此时的南北两路曹军主力具体在何处,其中一路距离冀县又有多远。

叔孙建不知道,此时的安定境内,陆逊军团已经在我的命令下前往攻打安定各地。

倘若被陆逊先一步占据高平,那么,叔孙建的任务就得泡汤,然后只能无功而返。

倘若叔孙建先一步进驻高平,那么,双方之间早晚必有一战,对江东军来说局势也会十分不利。

贺拔岳、赵贵、李虎不知道,此时,他们的前方正有一场恶战在等着他们。

虽然在离开大营之前,宇文泰三令五申,严令他们不得与诸侯联军一战。

而是直接前往萧关,进行支援,但宇文泰怎么能把局势都给算得清清楚楚呢?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倘若不得不战的话,贺拔岳们又怎么会选择不战呢?

因为在贺拔岳大军通往萧关的道路上,正有一条诸侯联军的粮道在横插着,他们也必然会从那里经过。

到时候,在见到诸侯联军的粮道后,贺拔岳又怎么会不去将其切断呢?

但如此一来,负责保障诸侯联军粮草和后路的豫州军、青州军,又怎么会坐视不管呢?

因此,如今的战事已经在朝着一条不可预料的方向展了,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与此同时,在武都前往陇西狄道的关道上,正有两万骑兵在快通行。

他们一骑配双马,但并不是曹军,而是由姚襄、姚苌率领的两万羌骑。

他们在接到命令,受到吕光的派遣,前往支援后,并没有直接北上进攻曹军,而是先一步前往狄道。

也就是说,此时在朝着狄道进军的并非只有曹操、符融两路,而是加上两万羌骑,有整整三路。

但他们彼此都不知道,符融和姚氏兄弟不知道正有曹军在朝狄道进军,尤其还是由曹操本人亲自率领的。

曹操也不知道正有一南一北——两支秦军在往狄道支援,倘若知道的话,曹操又不知将作何感想。

甚至连苻坚也不知道,居然有三路军队在朝着狄道而来,他的生死存亡就系在三方的度上了。

与此同时,曹操带着两万轻骑兵,距离狄道已经越来越近,大约只剩下了半天的路程。

相对的,符融距离狄道也越来越近了,他们一路急行军过来,却是已经十分疲惫了。

唯独姚襄、姚苌率领的羌骑距离狄道尚有三天的路程,大概率是赶不上了,但二人的目的却并非那么简单!

姚襄(?~357年),字景国,南安赤亭人,羌族。

十六国时期羌族领,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武昭帝姚苌异母兄。

在历史上,姚襄雄健威武,多才多艺,明察是非,善于笼络人心。

随父归顺后赵,屡屡升迁。

后赵大乱后,姚襄投降东晋,后受到排挤,率部北归,为大司马桓温击破。

升平元年(357年),追杀前秦名将邓羌,兵败于三原,为前秦广平王苻黄眉斩杀,以公爵之礼安葬。

………

姚苌(330年~393年),羌族,字景茂,南安赤亭人,生于长安。

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景元帝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并州刺史姚襄之弟。

寿光三年(357年),跟随姚襄抵抗前秦,兵败被俘,投降前秦。

苻坚继位后,多次出战,屡建大功。

淝水之战后,随同苻睿征讨慕容泓,战败逃亡。

得到古羌和西州豪族的推戴,建立后秦政权,年号白雀。

联合西燕对抗前秦。

白雀二年(385年),派兵围擒苻坚,缢杀于新平寺,于新平大败西燕,收降尚书高盖。

白雀三年(386年),入据长安,正式称帝,定都长安,改元建初。

在位期间,提倡节俭,大兴儒学,广建学校,礼遇儒生,击败西燕皇帝慕容永、东晋名将杨佺期。

建初八年(393年)十二月,姚苌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武昭,庙号太祖。

………

兄弟二人俱都野心勃勃,又是羌人,虽然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