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民心所向(1 / 2)

加入书签

刺史府内。

“主公许久未到昭这里来了,今日如何有空?莫非又有什么奇思妙想要与昭分享了吗?”

张昭一边泡着茶,一边问道。

自从那次我来找过张昭,跟他提出了建造学馆、医馆之后。

一时间,张昭惊为天人,自此之后就成了我的小迷弟,对我言听计从,甚至有求必应。

如今,随着开春以后,每日前来登记参军的青壮越来越多,让我不禁感到有些忧心。

要知道开春了可是要播种的,农业社会,有什么比一年的农事更重要的呢?

“子布啊,最近来参军的青壮越来越多,不会影响到农事吧?”

我问道。

“主公多虑了,大汉境内人口众多,如今我扬州治下,人口也在一千万以上。

就像主公当初所说的,并非人人都要耕种,所以并不会影响到一年的农事!”

张昭说道。

“如此我就放心了!

子布,当初在新年朝会上,我曾说过今年要休养生息,不知我接下去若是要对荆州用兵,可会造成什么影响?”

我又接着问道。

“不知主公准备出动多少大军?又准备动多少民夫?”

张昭反问道。

“水师五万,陆师八万,民夫的话我也不清楚需要多少!

子布能否为我参详一二?”

我主动请教道。

“以一般情况为准,出动八万大军,那便是需要动八万民夫。

若是远征,民夫还远远不止八万之数。

但若是对荆州用兵,一路上皆是从水路进军,大量的舰船便可装载物资。

而民夫的用途主要是装卸货物,以及到了江夏之后,再继续转运粮草物资便可!

如此一来,届时只需要动两万民夫,然后随军前往江夏即可!”

张昭回答道。

“如今江夏境内有大军七万,金陵大营有大军四万,去掉两处的留守部队,届时还需带着五万新军前往。

大军将会在安陆进行登陆,然后朝着樊城进军,子布,届时两万民夫可足够?”

我请教道。

“安陆至襄阳、樊城,可以通过汉水运输粮草物资,但考虑到主公会派遣周都督率领水师前往江陵,届时未必有足够的舰船可供运输粮草物资,但有两万民夫的话,想来也是够了!”

张昭回答。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顶多两万民夫就足够了吗?”

我追问道。

“确实如此!

荆州的地理环境,与扬州几乎一般无二,皆是水路纵横。

所谓南船北马,只要有大量舰船,配上少量民夫,便可运输物资,而且方便快捷!”

张昭回答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跪坐着向张昭施礼道。

“主公盛赞了,但昭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昭说道。

“子布你虽然是我的属下,但论年纪,你就像我的父亲一般!

有什么话,子布你就只管说吧!”

我恭敬地说道。

“昔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但从始皇帝驾崩,至高祖建立大汉,消灭群雄,也不过短短七载。

而如今天下已经乱了近二十载,为何大汉不能复兴?又无一路诸侯能够一统天下?反而分崩离析?”

张昭侃侃而谈道。

“嗯,策愚钝,实在不知原因为何?愿听子布详解!”

我求教道。

“以昭之见,有三点原因:一,秦不得人心,所以亡;而大汉四百年基业,早已深入人心,我等也自称为汉人,皆为汉室子民。

二,如今天下诸侯,依旧自称汉臣,如曹操、袁绍等,虽被天子定义为逆贼,但也依旧是汉臣,而非昔日董卓、袁术之流可比。

三,现如今的天下,虽然分崩离析,但百姓相比十余年前,已经能够安居乐业,尤其是主公与曹操的治下,生活比之昔日大汉鼎盛时期也一般无二了。

由此三点原因,若要取得天下,必要能掌握天下人心所向,而人心所求者,无非是求个安定。

但凡日后用兵,昭希望主公能够做到三点:

一、对百姓秋毫无犯,不破坏地方生产秩序;

二、对各地人才皆能一视同仁,不偏颇;

三、若战则迅如雷霆,若不战则不要枉作杀孽!”

张昭说道。

“子布的意思,可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不解地问道。

“正是如此,主公如今能尽收江东,乃至整个扬州百姓之心,倘若日后对整个天下也是如此,则必能统一天下!”

张昭说道。

“那依子布之见,如今的荆州,刘景升和刘德舆叔侄,哪一个更得人心呢?”

我请教道。

“刘景升得的是士族之心,刘德舆得的是寒门士子之心。

而天下士族何其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