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地毯拍马拍马蹄(2 / 4)
桧就把管家叫了进来,脸色难看:“去查查,郑仲是怎么知道格天阁尺寸的。一个蜀地的宣抚使,竟然能打听我府里的事,胆子不小啊!”
管家赶紧应下,转身去安排人调查。秦桧坐在太师椅上,看着桌上的书信,越想越生气——他最讨厌别人暗中打探他的隐私,郑仲这么做,明摆着是没把他放在眼里,说不定还想利用这些信息做什么手脚。
另一边,老张以为事情成了,高高兴兴地找了家客栈住下,就等着回去给郑仲报喜。可他等了三天,也没等到秦桧的回信,心里渐渐慌了——难道哪里出了问题?
第四天早上,老张正准备去相府问问情况,管家却主动找到了客栈,把郑仲的书信还给了他,还递给他一袋银子:“这是相爷赏你的盘缠,你赶紧回蜀地吧,告诉郑仲,他的心意相爷领了,以后好好做事就行。”
老张接过书信和银子,心里更慌了——相爷连回信都没写,这是不满意啊!可他不敢多问,只能赶紧收拾东西,带着随从往蜀地赶。
第三章格天阁里起疑心
老张回到蜀地的时候,郑仲早就等着了。他一见老张,就赶紧问:“怎么样?相爷收下地毯了吗?有没有说什么?”
老张把书信和银子递过去,低着头说:“相爷收下地毯了,还赏了小人盘缠。可相爷没写回信,还让小人告诉您,好好做事就行。”
郑仲接过书信,见信封都没拆,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怎么回事?相爷怎么连信都没拆?你跟相爷说尺寸的时候,相爷有没有说什么?”
老张想了想,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小人跟相爷说,地毯是按格天阁尺寸定制的,相爷的脸色就沉了,还问您怎么知道尺寸的。小人没敢说,相爷就没再问了。”
郑仲的脸一下子白了,手里的书信“啪”地掉在地上:“坏了!我怎么把这茬忘了?秦相爷最讨厌别人打听他的隐私,我这么做,不是明着惹他不高兴吗?”
老张赶紧捡起书信:“大人,那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再送点别的东西,跟相爷解释一下?”
郑仲叹了口气,坐在椅子上:“解释什么?越解释越乱。现在只能盼着相爷别往心里去,以后再找机会弥补了。”
可郑仲不知道,秦桧已经把他记在了心里。没过多久,蜀地要调一个官员回京城任职,按政绩和资历,郑仲是最合适的人选。可名单报到秦桧那里,秦桧直接把郑仲的名字划掉了,换成了另一个资历比他浅的官员。
消息传到蜀地,郑仲气得差点摔了茶杯:“肯定是秦相爷还在生气!就因为一块地毯,他竟然这么对我!”
老张也很生气:“大人,这秦相爷也太小心眼了!您好心给他送礼物,他倒好,还记恨上您了!”
郑仲没说话,心里却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就不搞什么定制地毯了,随便送点蜀地的特产,说不定还能讨个好。现在倒好,马屁没拍成,还把自己的官路给堵死了。
为了挽回局面,郑仲又想了个办法——他听说秦桧喜欢吃蜀地的腊肉,就特意让人选了最好的腊肉,装了满满一箱子,又写了封书信,解释自己不是故意打听格天阁尺寸的,只是巧合知道了,希望相爷能原谅他。
这次,郑仲没让老张去,而是派了个心腹去京城。心腹到了京城,却连相府的大门都没进去,侍卫直接把腊肉和书信退了回来,还说:“相爷说了,郑大人还是好好管蜀地的事吧,别总想着送东西。”
心腹灰溜溜地回到蜀地,把情况告诉了郑仲。郑仲看着退回来的腊肉,心里彻底凉了——他知道,自己这是彻底失去秦桧的信任了。
从那以后,郑仲在蜀地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以前,朝廷有什么好差事,都会先考虑他;可现在,有好差事也轮不到他,反而尽是些苦差事。有次,蜀地发生水灾,朝廷派他去赈灾,他忙了三个多月,累死累活,可朝廷连句表扬的话都没有,反而还因为赈灾过程中出了点小差错,被降了一级。
郑仲心里憋屈,却不敢说什么——他知道,这都是秦桧在背后搞的鬼。要是再惹秦桧不高兴,说不定连宣抚使的职位都保不住了。
第四章官场失意悔当初
绍兴二十三年,郑仲在蜀地已经待了六年。这六年里,跟他同期的官员,有的升了官,有的调回了京城,只有他,还在蜀地当宣抚使,连个调动的机会都没有。
有次,郑仲去京城述职,想趁机去相府拜访秦桧,跟他赔个不是。可他到了相府门口,侍卫连名帖都没接,直接说:“相爷说了,不见郑大人。”
郑仲站在相府门口,看着朱漆大门,心里又酸又涩。他想起六年前,自己兴冲冲地定制地毯,以为能讨得秦桧的欢心,没想到却拍在了马蹄子上,落得个现在的下场。
述职结束后,郑仲在京城遇到了以前的旧友。旧友见他气色不好,就问他怎么了。郑仲叹了口气,把自己送地毯的事说了一遍。
旧友听完,摇了摇头:“你啊,就是太急功近利了。秦相爷是什么人?他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隐私和权威,你暗中打听他府里的事,还特意按尺寸定制地毯,这不是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