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八十万钱买官路(3 / 4)

加入书签

起来,一把抱住王氏:“夫人,我升官了!我当上太府寺丞了!”

王氏也很高兴,赶紧吩咐下人准备酒菜,庆祝一下。程松寿喝着酒,心里盘算着下一步——太府寺丞只是个开始,他还要往上爬,爬到更高的位置。

在太府寺任职期间,程松寿处处巴结韩侂胄。韩侂胄喜欢字画,他就花大价钱从民间收购名人字画,送给韩侂胄;韩侂胄的母亲过生日,他就亲自操办寿宴,比自己母亲的生日还上心。

韩侂胄对程松寿越来越满意,觉得他不仅会来事,还很有能力——程松寿在太府寺,把财政管理得井井有条,还为韩侂胄搜刮了不少钱财。

三个月后,韩侂胄又向皇上举荐程松寿,升他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这个职位虽然品级不算太高,却有监察百官的权力,很多官员都要让他三分。

程松寿上任后,更加卖力地为韩侂胄效力。他知道哪些官员是韩侂胄的亲信,哪些官员是韩侂胄的对头,凡是韩侂胄的对头,他都找机会弹劾,为韩侂胄清除障碍。

有次,一个官员因为反对韩侂胄的政策,被程松寿抓住了把柄,他立刻上书弹劾,把那个官员贬到了偏远的地方。韩侂胄知道后,对程松寿更加信任,甚至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他去办。

又过了半年,韩侂胄再次提拔程松寿,升他为右谏议大夫,这个职位已经是朝廷的重臣,能够直接参与朝政。从钱塘县令到右谏议大夫,程松寿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连升三级,成为了临安城里人人羡慕的对象。

同僚们都来向程松寿道贺,有的还向他请教升官的秘诀。程松寿只是笑而不答,心里却清楚,他的秘诀,就是那八十万钱和芸娘——要是没有当初收留芸娘,没有花那八十万钱,他现在可能还只是个小小的钱塘县令,一辈子都爬不到这么高的位置。

程松寿的母亲听说儿子升了官,特意从老家赶来临安。她看着儿子如今的地位,高兴得合不拢嘴:“儿啊,你真是有出息!以后可要好好为官,不要辜负了朝廷的信任。”

程松寿点点头,扶着母亲坐下:“娘,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为官,让您过上好日子。”

他心里却在想,他现在的好日子,都是韩侂胄给的,以后他还要更加巴结韩侂胄,争取爬到更高的位置,成为朝廷的核心大臣。

第五章官路背后的代价

成为右谏议大夫后,程松寿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他在临安城里买了座大宅子,雇佣了十几个丫鬟和仆人,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王氏也跟着他沾了光,每天穿着绫罗绸缎,戴着金银首饰,和其他官员的家眷一起参加各种宴会,风光无限。

可程松寿心里清楚,他的官路是靠巴结韩侂胄得来的,要是韩侂胄倒了台,他也会跟着倒霉。所以他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伺候韩侂胄,不敢有半点差错。

有次,韩侂胄想发动对金国的战争,朝廷里很多官员都反对,认为南宋的国力还不足以和金国抗衡。程松寿知道韩侂胄的心思,立刻上书支持韩侂胄,说“金国国力衰退,正是我大宋收复失地的好时机”,还主动请求担任监军,跟着大军出征。

韩侂胄很高兴,任命程松寿为监军,跟着大军北上。可程松寿根本不懂军事,到了战场上,不仅没能帮上忙,反而因为指挥不当,导致宋军损失惨重。

消息传回临安,朝廷里一片哗然,很多官员都上书弹劾程松寿,要求严惩他。韩侂胄虽然想保他,却也顶不住压力,只能把他贬为徽州知州,调离了朝廷。

程松寿接到贬谪的圣旨时,正在徽州的官衙里。他看着圣旨,心里又气又悔——他后悔当初不该主动请求担任监军,后悔自己不懂军事还硬要掺和,更后悔自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韩侂胄身上。

王氏哭着说:“老爷,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啊?从右谏议大夫贬到徽州知州,以后我们还能再回临安吗?”

程松寿叹了口气,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雨景。他想起当初花八十万钱收留芸娘,想起自己连升三级时的风光,想起在战场上的狼狈,心里五味杂陈。

“夫人,”程松寿开口道,“事到如今,也只能接受了。徽州虽然偏远,却也是个安稳的地方,我们就在这里好好过日子,不要再想着升官发财了。”

王氏点点头,擦干了眼泪。程松寿看着她,心里忽然明白,他当初用八十万钱买来的官路,看似风光,却也充满了风险。他靠巴结韩侂胄得到了高位,却也因为韩侂胄的决策失误而被贬,这样的官路,终究是不稳固的。

在徽州任职期间,程松寿一改往日的作风,不再想着巴结权贵,而是专心治理地方。他减免了百姓的赋税,兴修水利,帮助百姓发展农业,徽州的百姓都很感激他,私下里称他为“程青天”。

有次,徽州遭遇旱灾,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程松寿亲自带着百姓去山上找水源,顶着烈日挖水渠,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肯休息。百姓们看在眼里,心里都很感动,纷纷跟着他一起干,没过多久,就挖出了一条水渠,把山泉水引到了田里,保住了庄稼。

旱灾过后,百姓们提着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