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0章 悲从中来(1 / 2)

加入书签

不足一分钟,崔在石就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别墅下面一间较为隐秘的地下室,指着地下室正中央的一尊成人大小的铜人,说道:“就是它了。”

“针灸铜人?”

段浪的目光,盯着那具一米多高的铜人,满是惊讶,道。

他刚才在一进入这地下室时,就已经现了这尊铜人,也更深刻的明白了崔在石之前说他一定有兴趣的含义。

两千多年前,华夏最早的中医着作《黄帝内经》提出了“经络”

的概念。

因此,华夏古代针灸医术基本形成。

用针灸行医救人,必须遵循人体正确的穴位经络。

起初,中医熟悉穴位,主要依靠书记和图本。

由于没有直观形象作为参考,非但不方便,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在这样的情况下,针灸铜人应运而生。

据史料记载,华夏古代制作的最重要、最着名的针灸铜人是宋天圣铜人。

它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针灸铜人,可说是众多针灸铜人的鼻祖。

宋天圣铜人于宋朝天圣五年(o)由宫廷医官、着名医学家王惟一主持,北宋朝廷组织全国能工巧匠铸造。

当时共铸成针灸铜人两座。

铜人的身体里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

由于工匠们将铜人体内的脏腑器官雕刻的栩栩如生,铜人不仅可以用于针灸学,还可以用于解剖学。

这比西方的解剖学早了近oo年。

有意思的是,这种铜人除了供人辨认穴位以外,还被用来考察学生们的针灸水平。

据说,测验时,老师会先把铜人表面遍身涂蜡,铜人体内省满水,然后给铜人穿上衣服。

如果学生能准确地刺入空穴,就可以使水射出。

如果取穴位置错误,针就不能刺入。

宋代以后,华夏又续制造了许多针灸铜人。

这些铜人基本都成直立站立状。

可惜许多珍贵铜人在战乱中损毁,有的被外国侵略者掠去。

如上述两尊宋代天圣针灸铜人,至今下落不明。

“是的,天圣针灸铜人。”

崔在石说道。

“真的假的?”

段浪问道。

“你猜?”

崔在石故作神秘,道。

段浪没有继续说话,只走近针灸铜人,双目死死地凝视在针灸铜人的身上,一只手缓缓伸出,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针灸铜人,暖暖挪步,像是遇见了自己失散多年的恋人一般。

差不多十分分钟,段浪才说道:“天圣针灸铜人,是真的。”

“为何?”

崔在石问。

“第一、做工精美,是宋代的工艺水平;第二、铜人身上个穴位,精准无误;第三、高度、大小与史料记载一致。”

段浪十分肯定地说道。

只是,段浪在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他内心的悲凉,则更是一一言表。

天圣针灸铜人,可是中医史上的瑰宝,更是华夏民族的瑰宝,完全无法形容它的具体价值,用“价值连城”

都难以形容它。

这两尊轶失几百年的针灸铜人,其中一尊,竟然在高丽,还在崔在石的手中?

“不得不说,段先生判断正确。”

崔在石说道。

他再一次被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细致给打动。

“爷爷,咱们家什么时候有的这么一尊针灸铜人,我怎么从来不曾听你提及过?”

两个人在讨论的时候,崔泰民忍不住问道。

他整个人的面色之上,这个时候可也是密布着浓烈的欣喜啊。

若是崔泰民一早就清楚自己家里有这等宝贝,他还不高兴的要死啊。

“你不是一直只对女人感兴趣吗,怎么什么时候对铜人也感兴趣吗?”

崔在石的声音中,弥漫着一些嘲讽,说道。

“我……”

崔泰民挠了挠脑袋,被爷爷当众这么说,尤其是还当着他的偶像和一位美女的面,多多少少,都觉得有些尴尬。

“你什么你,你要是有段先生的十分之一,老头子我就算是睡着了,也能够笑醒。”

崔在石说道。

他这虽然是有些夸张的说法,但还是有些埋怨自己的孙子技不如人啊。

“我,这不是正在努力吗?”

在泰民道。

“行了。”

崔在石一摆手,这才将目光转向段浪,道。

“今天下午中韩医比试正是拉开帷幕,不如,咱们就此一战,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内,扎入铜人穴位的银针多,如何?”

“善哉。”

段浪道。

他就知道,崔在石家里,即便是有这尊宝贝,也不可能平白无故就带他来到这里。

中医和韩医之间的巅峰对决,必然要用最为顶尖的利器。

“不过……”

“段先生是在打我这尊宝贝的主意吗?”

崔在石苍老的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