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舟之轻即心之轻(求月票)(6 / 8)
,如今已是上三品武道强者。
其剑道已达圆满之境,可一剑扫荡百丈,斩将杀敌不在话下。
这则消息,自然令好事者们振奋。
“看来蛮族五年前被打退那次,损失不少。”
“否则他们如今也不会用这些下三滥的手段给定远军制造麻烦。”
“蛮族听说正有内乱,老蛮王病重,大王子和三王子正在争王位,短时间内很难北上。”
“这种境况下,他们安敢设计火烧三镇夏粮?”
“应该是担心我大魏兵马趁着他们内乱时,挥师南下吧。”
“言之有理……”
对于时局关注的多半都是读书人,总能根据零碎的线索推断出来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
如蛮族内乱的消息,是那些婆湿娑国的马匪传来的。
如火烧三镇的境况,是由萧家和衙门传出。
其中有真有假,但他们却能说得有鼻子有眼。
徒让那些知情者嗤笑。
不过随着火烧三镇夏粮之事尘埃落定,贵云书院的一桩消息,却是将众人关注的焦点彻底转变。
“萧家赘婿陈逸,陈轻舟,已然书道圆满,且还是新体字,名为——行书!”
“岳明先生说,所谓‘行’,有行云流水之意,有笔法精妙、气韵生动、章法自然之感。”
“陈轻舟所写行书字帖意象万千,肆意潇洒横越万里。”
“岳明先生还说,中秋节后,贵云书院将展出轻舟先生一些字帖,其中就包括那幅行书圆满境界的字帖《雨后有感》。”
对此,有人信,有人不信。
但蜀州府城就那么大,岳明先生、卓英先生等人又是有家有室的儒学大家,总有人能找到门路。
确认消息的真伪。
“这,是真的?”
“还能有假?”
“据说晌午时候,轻舟先生将字帖送去时,兖州的岳麓书院也有来人。”
“当时其中一位少年对轻舟先生书道多有讥讽,直至看到那首《雨后有感》,他方才悔恨,想要拜轻舟先生为师,学习书道。”
“可惜晚了啊。”
“别看轻舟先生年纪轻,但他也有几分读书人风骨在身,怎会收那种不懂礼数的小子?”
“理该如此。”
而康宁街上的那些读书人,借着近水楼台之便,不仅打听到那间展馆具体境况,还问到了《雨后有感》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绝诗句一出,康宁街上那些读书人便都鸦雀无声。
不擅诗词的读书人尚还好一些。
越是精研诗作的才子,越是品着这首诗作,自叹不如。
“轻舟先生这‘朝辞白帝彩云间’一绝,已非人力所能为,学生佩服。”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凌空御风也不过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