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鞭长莫及的大周朝廷(1 / 2)

加入书签

此刻,裴昭明化身正在前往千里赤渊的路上,替他这个疲懒的真身探查那边的情况。

上京城的风雪依旧没有停歇。

加之这一两天城内风声鹤唳,大周朝廷与各大宗门正处于博弈的关键阶段,双方明争暗斗不断,整座城市的喧嚣都比往日淡了许多。

裴昭明的化身在收到真身传来的灵信后,便直接关闭上京城的通宝斋分斋,动身前往赤渊。

反正分斋也没生意,不如借着此次探秘赤渊的由头,领略一番北国的冬日风光,也算是放松心情。

当然,裴昭明也不是真让化身去送死。

他也就给化身送了“亿”点点的剑箓,既能护身,又能杀敌,足够应对一般的危险。

至于那柄凶剑阎罗与那件业火袍服,则被裴昭明的真身收了回来。

毕竟赤渊是他千年前“造”出来的地方,谁知道这两件沾染了他太多过往的东西,会不会在故地重游时激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裴昭明化身一路往北,越往北走,寒风愈盛,刮在脸上如同刀割一般,所能见到的行人也愈发稀疏。

一来是时值冬月,天气恶劣,寻常百姓不愿出门。

二来是越往北走,越靠近千里赤渊,那地方可是食骨噬魂的绝地,哪个不长眼的凡夫俗子会往那凑?

这几日,他碰到的大多是大周护送兵员粮草的辎重兵。

他们正朝着北方的边镇赶去,想来是为了加强赤渊周边的防御。

只是这些士兵个个面色凝重,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裴昭明也懒得上前凑热闹,只远远避开,继续赶路。

自从千年前太古铜门被裴昭明打碎,化作千里赤渊后,人妖两族原本驻守在铜门两侧的防线,便各自往后撤退了千里有余。

如今双方虽仍在赤渊边缘布下了严防死守的阵型,但比起太古铜门存在时的剑拔弩张,形势已经缓和了不少,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当然,对于幽州边镇的百姓而言,可没有这种“庆幸”的想法。

赤渊的出现,让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更可怕的是,但凡沾染到赤渊飘来的妖雾,非死即伤,即便侥幸活下来,也会变得疯疯癫癫,沦为没有理智的怪物。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赵石头父女那般的好运,能得到裴昭明的出手相助。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裴昭明又一次从一个荒废的村落旁走过,村落里的房屋早已坍塌,断壁残垣间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偶尔能看到几根散落的白骨,在雪地中显得格外刺眼。

他停下脚步,望着这片死寂的景象,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元硕真这位千古女帝,严格来说算得上是圣明之君。

若非如此,她也无法在宗门势力与大乾王朝的双重夹击下,周旋而不倒,更无法将大周的基业牢牢攥在手中。

可即便她有通天手段,也耐不住“山高皇帝远”的现实。

越是偏远之地,朝廷的控制力便愈发孱弱,尤其是幽州这等地域辽阔、局势复杂的边疆。

虽说幽州治所上京城是大周国都,是元硕真权力的核心,但像太古铜门所在的玄章郡及其周边区域,朝廷的影响力早已力所不及。

先前人妖两族隔着太古铜门对峙时,元硕真还能以“抵御妖族”的大义之名,对这片区域输出控制,调遣粮草、兵员,维持基本的秩序。

可自从太古铜门被裴昭明打碎,化作千里赤渊后,这份名义上的控制便日渐衰弱,直至近乎崩塌,唯有边防这道红线还无人敢冒大不韪去触碰。

究其根本,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尤其是一带民生凋敝到了极致。

赤渊的妖雾吞噬了无数生灵,百姓要么背井离乡,逃往南方相对安全的区域,要么家破人亡,沦为孤魂野鬼。

能在这片土地上活下来的,无一不是狠角色,要么是身怀修为的修士,要么是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又岂会在意朝廷的约束?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裴昭明方才路过的村落里,那些皑皑白骨之上满是刀痕。弱肉强食的法则,在这片被遗弃的土地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不裴昭明刚走出那个凋敝的村落,还未走多远,便听到前方传来阵阵喊杀声。

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不远处的空地上,两伙人正打得不可开交。

双方的打法都相对简陋,大多停留在刀枪棍棒的冷兵器厮杀阶段。

唯有两个修炼者,在一旁的洼地上单独斗法,气息波动虽不算强,却也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

那两个修炼者的修为境界都不算高,皆是筑基境。

其中一人是个体态魁梧的大汉,穿着一身玄铁铠甲,气息沉稳,显然是常年厮杀的老手。

另一人则是个衣裳老旧的老汉,面色蜡黄,气息忽强忽弱,极不稳定。

前一刻还能爆发出金丹境的威压,下一刻便跌落回筑基境界,甚至偶尔还会流露出炼气境的虚弱感。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老汉定是有重伤在身,强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