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成本两百多亿的星河航天(3 / 4)

加入书签

系统就成为了一个国家项目,再动用举国体制支持,也就顺理成章了。”

    “说实话,到了那个时候,还掌握了剩下的股份,其实已经是我们赚大了。”

    领导此刻也彻底明白了,略有好笑地说道:“我看你说的不对吧!”

    “按照你的说法,恐怕秦省国资委也做不到这一点,鸿蒙系统的股份还要提交到更上面才行。”

    “我明白你的意思,是想把这个当成一桩政绩送给秦省。”

    “但我觉得你其实不用这么做的。”

    “鸿蒙系统的价值,上面的领导也会看得到的,会想办法发展起来的。”

    “所以,你还是按照我的建议,去组建一个国产联盟……”

    王东来的神情很认真,对着领导说道:“领导,我知道上面的领导会明白鸿蒙系统的重要性,但是我也知道要办事就会有阻力。”

    “这个世界不是机器,不是按下一个按钮,就立即会有反馈,事情总是要让人去办,去落实的。”

    “鸿蒙系统的股份,既是政绩,也是经济利益,更是一份责任。”

    “掌握在领导的手里,如果能正确地应用,所起到的作用会比在企业手上更大。”

    听到王东来这番话,领导罕见地沉默了一会儿。

    良久之后,才点了点头,出声说道:“你的想法是对的,既然你这么说,也这么做了,我就不和你谦虚了。”

    “鸿蒙系统这件事,我会和上面的领导进行一个深层次的沟通。”

    王东来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

    甘省。

    很少有人知道,国内第一个民营私企建设火箭发射场已经建成了。

    这座火箭发射场正是由银河科技主导建设的。

    因为,银河航天走的技术路线和目前航天系统的不同。

    不管是流水线工厂制造,还是可回收重复利用。

    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便是银河航天的组织架构很简单。

    杨安超作为银河航天的负责人,下面则是管辖着动力、结构、电气、软件、制造、材料、供应链等分支业务。

    直接把人员细化到每个岗位上,尽显企业高效。

    管理链条简短,也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

    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王东来的科研能力和诸多招进来的人才产生了互补。

    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银河科技的用人习惯,其实很多人已经看明白了。

    银河科技的业务,更多的是需要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

    大部分的业务,都只需要按照王东来或者是工作台的任务指派去做就行了。

    只有极少数的一些高管,才具备些许决策权。

    重大事宜,则是全由王东来控制。

    有些人看好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则是并不看好。

    不过,这都不影响银河科技各个业务线的高速发展。

    和秦省领导交谈之后,王东来就直接来到了这座属于银河科技的火箭发射场。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