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摸着石头过河,大国崛起(2 / 4)

加入书签

么就不需要维修了。”

    “再退一步,留给维修的空间小,那么为什么不能改变维修的方式呢,或者是专门研发出配套的维修工具。”

    说到这里,王东来看着脸色有些不好看的薛伟,出声说道:“薛教授,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薛伟脸色一抽,沉默不语,显然是被王东来这番话给气到了。

    而其他人也在听到王东来的回答之后,纷纷意识到王东来不是一个善茬。

    虽然年轻,可是锋芒是半点都不弱。

    这个时候,又有专家提出了两个问题。

    “王院士,你刚才说到你准备在设计的时候,就直接设计出不会出现问题的火箭发动机,这一点从理论来说是有可能的,但是从实际上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你有什么把握能保证自己的设计方案是百分百的成功,不会出现问题呢。”

    “另外,你这款火箭发动机采用的是全流量分级燃烧方案,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发动机的各种管道以及散热等问题,这一点,我并没有在你的设计方案里看到。”

    这两个问题抛出,在场的人纷纷看向王东来,等着他的回答。

    其实火箭发动机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只不过是因为航天火箭要带着卫星等东西冲向太空,要求太高,所以就导致要添加各种各样的功能模块来保证效能。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管是工业产品还是其他的什么产品,都会随着要求的增多而变得极为复杂。

    想要设计出一款不会出现问题的火箭发动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比较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更加专业了。

    在传统的火箭发动机喷管外壁上,都会出现大量的密密麻麻的管道,低温冷却液会流经这些管道,带走大量的热量,顺便也把自己加热了。

    可是在王东来设计的这一款火箭发动机上面,并没有这些东西的存在。

    反而是无比的简洁,充斥着一种设计的美感。

    这也是众人对这款发动机并不怎么相信的原因之一。

    毕竟,散热的管道的重要性,只要是懂一点技术的人,都很清楚。

    面对这两个问题,王东来表现的很平静,也很自信。

    “嗯,这确实是很好的问题。”

    “第一个,直接设计出一款不会出现问题的火箭发动机,这一点乍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不大可能,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认为只要技术到了一定的程度,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火箭发动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也不会否认,而航天火箭的研发速度快不起来,发展缓慢,其中就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每一次实验的成本太高了,被成本限制住了。”

    “我不知道诸位了解不了解人工智能,实不相瞒,在设计这一款火箭发动机的时候,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辅助,再通过数学模型测算,所以才能这么快地研发出这么一款火箭发动机出来。”

    “至于散热管道,其实我的设计并没有问题,我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技术,利用3D金属打印技术将散热管道整合到内部空腔里面,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冷却管道。”

    听到这里,杨安超眼神一动,立即出声询问道:“3D金属打印?”

    王东来点头,出声解释道:“我准备采用LPBF技术。”

    随着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