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火箭核心,火箭发动机(3 / 5)

加入书签

不能冒风险。”

    “更何况,我们本就是处在追赶地位,要是失败的话,对于国内的打击也比较大,就更不能轻易失败了。”

    “你没有科研经费的限制,也不用背着承担国民期望的压力,确实可以激进一点!”

    王东来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我想国家开放民营资本进入航天领域,恐怕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再说了,银河科技在国内赚这么多钱,如果只想着放到银行里,那就太过浪费了,还不如拿出来做一些利国利民的科研技探索。”

    “不过王院士,我还是要提醒你一点,技术的发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可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尤其是这种高精尖领域,多做一些准备也是好事。”

    邓刚对王东来的印象很好,所以就再次提醒说道。

    “多谢邓院士提醒,这一点我会的!”

    王东来认真道谢说道。

    很快。

    两人就到了邓刚的办公室里,两人的话题也聊到了火箭的核心。

    火箭发动机!

    世界上单喷管推力最大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是白头鹰研发的F-1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重8.4吨,海平面推力达683吨,推重比约81,海平面比冲约263秒,是白头鹰登月火箭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一级发动机。

    毛熊的RD系列液氧煤油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推力更是能够飙升到四五百吨左右,如果再加以改造的话,完全可以尝试七八百吨,猛的不行。

    关键是这款发动机还是毛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完成量产的。

    白头鹰何等骄傲,都需要购买毛熊的这一款发动机。

    可是对于我们,毛熊就不愿意出售。

    在液氧煤油发动机方面,我们和毛熊的差距一直都存在着,哪怕是到了王东来重生前,都没有赶上。

    邓刚如今的身份是空气动力学国家实验室的主任,所做的工作,虽然不是研发火箭发动机,但是也无比重要。

    比如说,邓刚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新的微可压缩模型,为精确高效地数值模拟各类马赫数流动奠定了基础。

    并且还提出了低速流动数值求解的新方法,而实验表明,低速流动数值求解方法是成功的。

    发表的《两种新的马赫数流动数值计算方法》论文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并在巨型计算机上成功地实现了并行计算,还纠正了巨型计算机在配置参数上的一些问题,为银河超并行计算机性能测试与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还有一个很厉害的成绩,那就是为了解决返回舱在返回大气层时的飞行密度、流场等相关数据问题,提出构造NND计算格式,解决了飞船返回舱等一系列飞行器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飞行的技术参数,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能做出这样的成绩,邓刚院士在火箭发动机方面的造诣,自然不可能会低。

    “咱们国内在火箭发动机方面的研发情况不尽如意,虽说是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差着一大截。”

    “毛熊在上个世界都量产了RD系列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结果我们现在还在研发200吨级的。”

    “更不要说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了。”

    “王院士,想要发展火箭,火箭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王院士准备采用哪一款火箭发动机?”

    邓刚颇有些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