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教授知识(3 / 4)

加入书签

笼,找屎了。

……

勉强靠理智束缚住了自己蠢蠢欲动的心。

由于可供锻造的金属材料和消耗用的燃料都已不足,陈舟的生活难免变得清闲了起来。

水车的零件虽已制造完成,受天气影响,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拿出去组装——

陈舟准备为水车搭建一间横跨河水两岸的木石结构磨坊,那样既便于加工粮食,也有益于水车的维护。

……

锻造室内再也听不到叮叮铛铛的声音。

他在窑洞中休息了两天,闲的浑身难受,百无聊赖之下,最终还是待不住,给自己找了些新工作干。

比如继续绘制教材,比如绘制一艘能出海的带有风帆的舢板的设计图。

再比如和土著们多沟通沟通,不说掌握土著语,起码也可以多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情报。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别看陈舟在掌握知识的广度和高度远胜于土著,但让他跟土著一样,钻木取火,用木弓木箭狩猎,潜水捕鱼,投掷木矛,他还真做不到。

一半出于好奇,一半出于打发时间的需求。

每天土著们结束工作回到木屋休息时,陈舟都会带着星期六星期日加入他们的行列,跟他们交流一番。

长此以往,还真让他学会了不少土著语的词语,对土著们所掌握的技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尤其是钻木取火和制造木质弓箭方面,随着几次尝试,他也能不甚熟练地用最原始的方式生起篝火了。

……

从土著之中汲取知识的同时,陈舟也在思考,他所掌握的技能中,有什么是能传授给土著的。

别说,仔细一想还真不少。

其中最基础的厨艺方面,就有煎炒烹炸等多种做菜技巧,以及辣椒、蒜、大葱和薄荷的使用方式。

恰好陈舟锻造的成品中有几把菜刀和两口不算太圆的铁锅。

在教授土著怎么做菜的时候,他顺便把这些厨房用具带到了土著们的小厨房中,让土著们一边观摩一边尝试着实践。

待土著们渐渐了解做菜都有什么窍门,陈舟又教了他们另外一项技艺——藤编草编。

不过藤编草编陈舟自己都没学明白,教给土著时也只能教些最基础的。

至于复杂高级的编织制品,他示范不明白也讲不明白,索性就照抄那本编织书,将上面比较粗浅的编织技法都画在了白泥板上交给了土著们。

只要他们用心学习,总能一步步掌握藤编技巧,自行编织出藤椅藤柜草帽草席等实用物品。

这样既省得陈舟费精力为他们操心,说不定还能沾沾土著的光,自己也早日享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

除厨艺和藤编之外,陈舟对土著们的另一贡献也与生活息息相关。

……

他一直都很疑惑,为什么土著们有制造独木舟的能力,且可以出海,还会因食物发愁。

就算岛上食物资源严重不足,大海中的鱼虾螃蟹可是异常丰富。

就算每天只赶海,捕捉上岸的虾蟹贝类,捡拾海带和死鱼,都不至于沦落到吃人维生的地步。

跟土著们一交流他才发现,原来土著们根本不知道虾和螃蟹能吃,也不认识可食用的贝类。

而且他们唯一的烹饪方式只有烤,或者说烧。

而烤不熟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杀死海生物体内的寄生虫,也不能破坏海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

在这个前提下,许多“勇敢的先驱者”在食用稀奇的海生物后没几天就去世了。

他们的死亡致使部落中的长者坚信虾蟹和所有贝类都是有毒的,甚至连许多海鱼都不敢吃。

关于有毒生物的信息口口相传,使得土著们一直到现在都不敢食用大多数海生物,只敢捕捉他们所熟知的几种海鱼。

就算在8月1日的盛宴上,面对煮熟的尚保持着海生物外形的虾蟹和扇贝,他们都没几个人敢于尝试,生怕毒死自己。

……

“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能活到这个年纪真是难为你们了!”

了解到土著们在部落中过的是怎样的苦日子后,陈舟慷慨地将他验证过的,所有能吃的海生物和植物果实都教授给了土著。

从前专心绘制的画谱在这时派上了用场。

想指明哪种动物无毒,只需给土著们看看画册,让他们记住该生物的主要特点就行。

毕竟有毒的海生物比较稀少,而且长得都很有特点。

……

教授土著们如何辨别海生物本来是无意之举,陈舟万万没想到,土著们看了画谱后,还让他收获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自登岛开始,只有偶尔在赶海时遇见的巨型龙虾,还有一种只发现过一次的巨型螃蟹,土著们竟然都亲眼见过。

据经常在近海潜水捕鱼的土著说,这两种生物在海水中多得很。

只是它们面目狰狞,生得丑陋,不像是可以食用的样子,他们从未捕捞过,更别提食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