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土砻(long)、水碓(dui)与磨盘(2 / 5)

加入书签

现在已有四个月。

    17世纪的稻谷品种不够优质,成熟较晚,产量也低。

    浇水除草,悉心照料这么久,熬到收获日,他颇感不易。

    麦子的生长速度本来就比稻谷慢,期间还受到了雨季的影响,至今都未开花,陈舟估计可能要等到六月以后或者更晚才能割麦子。

    ……

    未雨绸缪。

    收获在即,陈舟打算先放下砌外墙、搬运物资、清剿兔子等事宜,先把稻谷的脱壳机和舂米机弄出来。

    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研究过现代稻谷脱壳机的结构,虽未过多接触过稻谷,陈舟却也知道该怎样设计并制造一台原始的脱壳机。

    《天工开物》中曾有关于碾米土砻的记载,其原理是通过重力,使上下砻齿摩擦,将稻谷的外壳剥离。

    土砻的整体设计较为先进,像一个上下相连的多层磨盘,磨盘上刻有符合稻粒大小的长条状凹槽。

    在顶端入料口倾倒入稻谷后,使用人力、畜力或是风力水力转动磨盘,让稻粒进入凹槽中间,在砻齿的不断摩擦下蜕壳,最后就能完成“瘦身”,顺着凹槽滑出磨盘,落入出料口。

    蜕壳后的产物经过风吹筛去稻壳,剩下的便是稻粒了。

    不过到稻粒这一步,对稻谷的加工步骤还不算完成,因为稻粒表面还存有一层米皮,需要用水碓舂臼后才能食用。

    几个加工机器中,最复杂的就是碾米土砻。

    它外层需要用到一个拢住稻谷的筒子,内部有三层磨盘,还有木质挡板,以及转动磨盘的结构,箍住出料口的大圆盘……

    全部算下来,材料倒没有什么稀罕的,多是木头、黏土、石头一类,对制造者的木工技艺要求却比较高。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闲着没事用木头凿刻了一个半成品拱形承重梁外,陈舟基本没干过什么木工活。

    一下子要接手这么个“大工程”,他心里还真有点没底。

    而且制造好土砻,筛去稻壳完成后,第三步水碓的制造同样是件麻烦事。

    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利用水力、杠杆、凹轮原理加工粮食的器械,水碓需要用到大量圆形部件。

    陈舟现在连手工凿刻车轮都没研究明白,让他制造精度更高,零件更多的水碓,亦是不小的挑战。

    不过挑战归挑战,陈舟觉得以他的知识储备,参照土砻和水碓设计出能用的脱壳舂米机并不是难事,整个工程的关键其实在于他的动手能力。

    况且这些都是迟早要准备的器械,让他手工蜕壳,煮生米吃,他这个习惯了现代米饭的肠胃估计也受不了,吃不了几顿就要肚子疼。

    再说,等稻谷成熟,收割处理好以后,还有大麦小麦等着他呢。

    所幸小麦加工成面粉的工序不像稻谷加工成大米那么复杂,只需要磨盘。

    如果没有磨盘,像鲁滨逊一样,手工制造一个杵臼也能加工,只是制成的面粉没有磨盘研磨的那样细腻,口感要大打折扣。

    ……

    5月10日一整天,除日常前往木屋照看农作物外,陈舟几乎没离开过窑洞。

    在岩壁阴影的遮蔽下,他坐在卧室门口,身旁放着小桌,手中攥着自制钢笔,腿上摊着笔记本,认真绘制着图纸,在脑海里推敲前后步骤。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