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船上偶遇与巴黎公社(3 / 3)
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均受到巴黎公社精神启发。
公社的“红色旗帜”“三八国际妇女节”起源与之相关;后世的左翼运动仍以“公社”作为民主自治的象征。
当然,张德彝亲眼目睹的公社处决64名人质(包括巴黎大主教),也成为批评焦点。
张德彝见王月生从善如流,倒也没有再多加责备,只是告诉他,“你既然曾在广东经商数载,应知广东已开风气之先,但匪人亦趁势而起,待机作乱。朝廷近日已有旨意给各驻外使馆,须防海外匪类与国内呼应。其中更有广东香山人氏姓孙名文者,须严加侦办,寻机捉拿。想在欧罗巴粤人颇多,你在交际时务必小心谨慎”。
王月生连连点头称是。眼见加莱港已隐约在望,张德彝要回舱与法国团员汇合,留下巴黎的地址让王月生有空去寻他,却是巴黎第八区乔治五世大街11号(11AvenueGeeV,
paris),后世这里是中国驻法大使馆领事侨务处的对外办公地点,前世则是清朝在法国的公使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