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沉水的木(2 / 2)

加入书签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口水缸,看着那缓慢逸出的、细微到极致的气泡,心境竟然奇异地、真正地沉静了下来。

那些纷乱的、躁动的情绪,仿佛也随着那些气泡,被一点点地排出、消散。

她就那样静静地站在水缸边,看了很久很久,直到眼睛酸涩,也一动不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顾言也没有离开,他拿起一把刻刀和一块普通的木料,就坐在旁边的矮凳上,开始进行一些不需要太多思考的重复性打磨工作,无声地陪着她。

夕阳西下,霞光给院子铺上一层暖金色。

水缸里的气泡依旧在不疾不徐地逸出,仿佛能持续到地老天荒。

念初跑过来,好奇地想扒着缸沿看水里的大木头,被顾言轻轻拎开。

沈星晚终于缓缓抬起头,长长地、彻底地吁出了一口气。

那双清澈的眼眸里,之前的迷茫和躁动已然褪去,重新变得明亮而沉静,甚至比之前更多了一份通透的力量。

她转向顾言,郑重地、深深地鞠了一躬:“顾老师,我明白了。

谢谢您。”

谢谢他的不言,谢谢他的身教,谢谢他这沉甸甸的、用心良苦的点拨。

顾言打磨木料的动作停了一瞬,抬眸看了她一眼。

看到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却已然不同的光芒,他几不可察地微微颔,算是回应,然后继续低头打磨。

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这一天起,沈星晚的心态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不再急于去触碰那些最高深复杂的图纸和古籍,而是重新回到了最基础的基本功练习。

锯直线,刨光面,凿方孔……每一个动作都放慢了度,不再追求快和量,而是极致地追求每一次力是否精准,每一次呼吸是否与动作同步,用心去感受木材在最基础加工过程中最细微的反馈。

她甚至学着顾言的样子,找来一个小水盆,将一些需要干燥或需要增湿的小木料放入其中,观察它们在不同湿度下的细微变化,记录它们“呼吸”

的节奏。

她现,当自己真正沉下心来,将度放慢后,反而能察觉到以往被忽略的无数细节。

她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木材纹理的走向对下刀力度的影响,能更精准地判断刨削的深度,能更敏锐地听到锯条切割不同密度木料时声音的细微差别。

那种与材料之间的“对话感”

和“共震感”

,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强烈。

顾言将她的变化看在眼里,依旧沉默寡言,却会在她偶尔进行一些尝试性小制作时,看似不经意地在她手边放上一件更合适的工具,或者在她遇到瓶颈时,用一两个词点醒关键。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却又完全不同。

小院里流淌着一种更加沉静、更加深厚的力量。

空气中弥漫的木香,似乎也变得更加醇厚悠长。

而那口放在角落的大水缸,则成了院子里最沉默却又最有力的老师。

每天,沈星晚都会花一点时间静静地站在缸边,看着那块沉水的阴沉木,看着它缓慢地、执着地吐纳着水汽。

它提醒着她,真正的力量,源于沉淀;真正的契合,需要时间。

就像有些情感,有些共鸣,无需言语,只需如同这沉水之木一般,在时光的静默流淌中,缓慢地、自然地呼吸、沉淀,等待最终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