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轻装策马赴松江—2(2 / 3)

加入书签

动身了。早点去,能在工地上多看一会儿。”

“好。”江春生也立刻起身。

孙磊将二人送到楼下,于永斌拍拍他肩膀:“这边就交给你了,把那几个跟进的单子咬死了,尽快落实!”

“你放心!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不会有意外。”孙磊自信的表示,又对江春生说,“江兄弟,下次来松江,一定要过来坐!”

告别孙磊,于永斌驾驶面包车,载着江春生,再次汇入松江市的交通流线中。他一边开车,一边对照着手里一张孙磊写给他的地址纸条,口中念念有词:“机场路……过了解放桥往东……第三个红绿灯右转……然后一直走……”

松江市区比临江大得多,道路也更复杂。面包车在于永斌的驾驶下,灵活地穿梭了几条街道,又转过几个弯道,终于驶上了一条宽阔平坦的一级公路——机场路。路牌显示,这是通往松江民航机场的主干道。

面包车沿机场路向东行驶,路两旁的建筑逐渐稀疏,农田和树林开始增多。开了大约三公里后,眼前的景象发生了变化。只见前方的道路右侧,已经被几大块施工告示牌和一根离地一米多的长长绳索隔开,每隔十余步,地上插着一面彩旗,并与隔离绳相连。隔离绳左边,车辆在正常通行,右边是围起来的区域,明显可以看到路基正在被拓宽,有一台推土机和一台压路机停在不远处的施工段面上没有动,一段初具雏形的加宽路基向前延伸。远处有一群农民工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

“应该就是这儿了!”于永斌放慢车速,朝着前方干活的人群开过去。

面包车缓缓靠近右侧的施工区域。几十名头戴桔红色安全帽的农民工正干得热火朝天,有的挥舞着十字镐挖掘坚硬的路基土石,有的用铁锹将松土铲入手推斗车,还有的推着满载土方的斗车在临时便道上往返穿梭,号子声、铁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繁忙景象。

于永斌目光锐利,很快就在人群中锁定了一个戴着白色安全帽、正拿着钢卷尺比划着什么的工头。“看,戴白帽子的那个,就是我老表吕永华。”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面包车紧贴着隔离绳停了下来。

两人刚推开车门下车,那边的吕永华似乎也察觉到了这边的动静,抬头望来。一看是于永斌和江春生,他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快步从路基坡上小跑下来迎接。

“永斌!江工!你们这么快就到了!”吕永华热情地伸出手,拍了一下于永斌的手臂,然后又紧紧握住江春生的手。他的手粗糙有力,沾着些许泥土,“路上还顺利吧?”

“顺利,孙磊指的路很准。”于永斌笑道:“表哥,正忙着呢?”

“可不是嘛,这段一百米的下路床要抓紧清出来,后面压路机等着呢,后天要上石灰土。”吕永华用手臂擦了把额头的汗,“江工,请多指导。”

江春生摆摆手:“指导谈不上,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他并不是客气,道路路基施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他学的很明白了,现场实际施工的场面和过程,江春生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今天来的目的,不仅仅是考察吕永华带的这支劳务队伍,也想看看市政公司道路路基的施工现场。

他的目光已经开始仔细地扫视整个施工现场。只见整个通长的施工区域被彩旗和粗绳索清晰地隔离出来,道路北侧留出了足够宽的路面确保人车的通行。沿路的彩旗上,都印有安全标语,尽管小旗帜在飘动,但还是能分辨出上面的文字是“施工路段,谨慎驾驶”。作业区内,民工们虽然满身尘土,汗流浃背,但动作麻利,精神头很足,相互之间配合也显得默契,没有人偷懒磨洋工。江春生暗自点头,这支队伍的精神面貌和现场管理,初步看来是不错的。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对着不同的作业面——清挖下路床的、推斗车运输的、甚至停在一旁的施工机械——选取角度,“咔嚓咔嚓”地拍了好几张照片,尤其注意捕捉工人们专注工作的神态和现场安全措施的细节。

拍完照,江春生对吕永华说:“吕哥,队伍看起来不错,很有干劲。方便的话,我想和一位带班的班组长聊聊?”

“方便!太方便了!”吕永华连连点头,转身朝干活的人群喊了一嗓子,“老麻!麻班长!过来一下!”

话音落下,一个身材高大壮实、同样头戴桔红色安全帽的中年汉子,把手上的十字镐交给一个拿铁锹的大汉,应声跑了过来。他皮肤黝黑,皱纹里都嵌着被汗水浸湿的泥土,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干练和实在。

“吕头,啥事?”他问道,带着浓重的安徽口音。

“这位是临江来的江工,想了解一下咱们队伍的情况,你照实说。”吕永华介绍道。

江春生上前一步,和气地问:“麻班长是吧?打扰你干活了。听口音,是安徽老乡?”

“哎呦,是的嘞!领导听得真准,”麻班长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安徽口音更明显了,“俺是安徽阜阳那边农村的。”

“你从家里出来干这行多久了?村里像你这样出来干工程的人多吗?”江春生拉家常似的问道。

麻班长憨厚的笑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