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江南美食(1 / 2)
江南烟雨,伊人如画
沈伊沐终于把工作室那个棘手的项目结了案,几乎是逃也似的,订了最早一班去江南的高铁票。她需要一场彻底的放空,一场与钢筋水泥、KPI和deadle的彻底告别。而江南,是她心中早已描摹千百遍的温柔乡。
抵达时,恰是微雨初歇的午后。空气里弥漫着水汽与泥土的芬芳,青石板路被冲刷得油亮,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影子。沈伊沐深吸一口气,感觉连日积压的疲惫都随着这口浊气呼了出去。她没有去那些声名在外的古镇,而是选了一处更为僻静的水乡小住。
她的江南之旅,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奥灶面开始的。
清晨,薄雾如纱,笼罩着小河。她寻到一家临河的老面馆,店面不大,几张木桌擦得锃亮。老板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伯,问她要红汤还是白汤。沈伊沐选了红汤。不一会儿,一碗面便端了上来。汤色红亮却不浑浊,上面飘着几点翠绿的葱花。面条是手擀的,筋道有力,卧在汤里。沈伊沐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那股鲜香瞬间在味蕾上炸开。红汤是用鱼、鳝骨、鸡架等多种食材吊出来的,醇厚鲜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甜。面条吸饱了汤汁,每一口都是满足。她吃得额头微微冒汗,感觉整个人都从内到外被熨帖了一遍。
吃完面,沿着河岸随意漫步。河上乌篷船悠悠划过,船娘的吴侬软语和着欸乃的桨声,像一首婉转的歌。就在这时,她看到了那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姑娘站在一座小石桥上,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旗袍,身段窈窕。她没有看风景,只是低头看着桥下潺潺的流水,神情专注而恬淡。雨后的风拂过,吹动她耳畔的一缕碎发,也吹动了她旗袍的衣角。那画面,美得像一幅水墨画,无需任何言语,便已深入人心。沈伊沐看得有些痴了,原来江南的美人,是融在这片风景里的,一举一动,皆是风情。
午间的时光,沈伊沐交给了蟹粉小笼包。
她找到一家百年老店,店里人声鼎沸,空气中都飘着蟹的鲜香。小笼包被端上桌时,皮薄得近乎透明,可以隐约看到里面金黄色的汤汁和蟹粉。店家贴心地配了姜丝和香醋。沈伊沐遵循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口诀,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她先在边缘咬开一个小口,一股滚烫鲜美的汤汁立刻涌了出来。她赶紧凑上去,将汤汁吸入口中。那滋味,浓郁得化不开,蟹的鲜、肉的香、皮的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喝完汤,再将整个小笼包蘸上醋,送入口中。蟹粉的甘甜与肉馅的紧实,在齿间碰撞出绝妙的交响。这一口,仿佛把整个江南的秋天都吃进了肚里。
邻桌坐着两位年轻的姑娘,正在低声说笑。一个梳着麻花辫,眉眼弯弯,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另一个则留着短发,气质干练,但看向同伴时,眼神里满是温柔。她们一边吃,一边用软糯的方言聊着什么,时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那笑声清脆悦耳,比窗外的阳光还要明媚。沈伊沐想,江南的美人,不仅在于静态的温婉,更在于这份生动活泼的明媚。
下午茶,沈伊沐选了桂花糖糕和一杯碧螺春。
茶社在一个小小的庭院里,一棵老桂花树正开得繁盛,甜香阵阵。桂花糖糕被炸得金黄,外面裹着一层晶莹的糖浆和细密的桂花干。咬一口,外壳酥脆,内里却是软糯的,带着桂花的清香和糖的甜蜜,甜而不腻。配上清冽甘醇的碧螺春,茶的微苦恰好中和了糕点的甜腻,余味悠长。
她正享受着这份惬意,一位身着素色棉麻长裙的女子从她身边走过。女子手里捧着一本书,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安静地阅读。阳光透过桂花树的缝隙,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她不施粉黛,面容清秀,气质如兰,仿佛与这满院的桂花香融为一体,自成一道宁静的风景。沈伊沐忽然明白,江南的美人,还有一种书卷气的沉静,她们的美,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晚餐,沈伊沐决定尝尝大名鼎鼎的松鼠鳜鱼。
这道菜考验的是厨师的刀工与火候。当一盘色泽橘红、形态如松鼠的鳜鱼被端上桌时,沈伊沐的眼睛都亮了。鱼身被刻上花刀,经过油炸后,块块翘起,活脱脱一只翘着尾巴的松鼠。浇上酸甜的酱汁,撒上青豆、虾仁和笋丁,色香味俱全。她夹起一块鱼肉,外皮酥脆,内里的鱼肉却依旧鲜嫩多汁。酱汁的味道恰到好处,酸中带甜,甜中带鲜,完美地衬托出了鱼肉的本味。这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件艺术品。
饭馆的老板娘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风韵犹存。她穿着得体的旗袍,在店里穿梭,招呼客人,声音温婉,笑容可掬。她不像桥上那般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邻桌姑娘那般青春活泼,她的美,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从容与干练。她眼角眉梢带着笑意,处理起店里的各种事务井井有条,那份自信与优雅,让沈伊沐心生欣赏。
夜深了,沈伊沐没有回客栈,而是租了一条乌篷船,夜游古镇。
船夫摇着橹,小船在寂静的河道里缓缓前行。两岸的灯笼亮起,暖黄色的光晕倒映在水里,随着微波轻轻晃动。晚风习习,带着水汽和不知名花朵的香气。沈伊沐靠在船头,看着两岸的风景从眼前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