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论文2(2 / 2)

加入书签

存着三个建好的文件夹,第一个标注着“毕业论文(终稿)”,里面除了正文,还有十几份补充案例和数据表格;第二个是“短篇论文(待投稿)”,就是要发给李编辑的那篇算法偏见分析;第三个文件夹的名字很可爱——“给小宇的论文急救包”,里面是她给高中学弟整理的写作框架。小宇上周在微信里吐槽“500字课程论文都写得抓耳挠腮”,她顺手把自己写论文的步骤拆成了“选题-查文献-列框架-填内容-修改”五个部分,还附上了自己的课程论文当范例。

回到宿舍时,已经是晚上八点。沈伊沐把台灯调到最舒服的亮度,先点开论文查重网站,上传了毕业论文文档。等待结果的间隙,她打开另一个word文档,标题是“图书馆记事”——这是她偷偷写的短篇故事集,里面藏着她在图书馆遇到的人和事,还有自己的小心思。

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屏幕上慢慢浮现出文字:“女孩总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写一篇很长的论文,别人问她为什么这么着急,她没说,只是指了指窗外的晚霞。晚霞会按时落下,但有些想法,等不及四年。”她想起下午格子衫男生惊讶的表情,想起张教授递文献时鼓励的眼神,忍不住笑了笑,又往下写:“她的论文里,藏着比‘提前毕业’更重要的东西——是对喜欢的领域,想快点靠近的心意;是面对未知,敢先迈出一步的勇气。”

查重报告弹出来的时候,沈伊沐刚好写完第2300个字。4.7%的重复率让她松了口气,她把短篇故事保存到“故事集”文件夹里,然后打开邮箱,把修改好的短篇论文发给李编辑。发送成功的提示跳出来时,她点开朋友圈,发了张图书馆的夜景照——照片里,月光洒在空无一人的书架上,只有她常坐的那张桌子还亮着灯。配文很简单:“提前交卷的人,总能多看会儿月亮。”

凌晨一点,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是张教授发来的消息,附带一个文档附件:“论文我看了,逻辑很清晰,案例也很新颖,比不少大四学生的终稿都扎实。我帮你标了几处可以再深化的地方,你修改后可以申报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沈伊沐点开附件,看见文档里用红色批注标着“此处可补充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最新条款”“建议增加算法优化的实验数据对比”,每一条批注后面都跟着详细的参考方向。她笑着回复“谢谢张教授,我明天就修改”,然后关掉手机。

书桌上的专业书堆得整整齐齐,最上面那本《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扉页上,还留着她入学第一天的字迹:“不赶时间,但要走在前面。”月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字上,像是给这份提前四年的野心,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沈伊沐靠在椅背上,想起明天还要去数据库查欧盟法案的资料,想起短篇故事集里还有很多空白要填,嘴角却一直扬着——提前走的路或许会累,但每一步踩下去,都是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这就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