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百草堂之结香(4 / 5)

加入书签

结香根,“这些根都是我让伙计从南方深山里挖的,褐色粗壮,没一点虫蛀,您放心用。”

村民们见钱多多给百草堂送药材,都小声议论起来。有人问:“钱老板,你之前不是跟孙掌柜一起的吗?怎么现在帮起张药师了?”

钱多多哈哈一笑,声音洪亮:“我做药材生意,讲究的是‘药材配懂药人’!孙玉国只知道囤货抬价,连结香怎么炮制都不懂,我要是还跟他合作,岂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张药师懂药性、有仁心,我跟他合作,才是正经做生意!”

这话刚好被路过的孙玉国听见,他脸色铁青,站在对面的石阶上,手里的折扇捏得紧紧的。刘二凑过来,小声说:“掌柜的,要不我们再找些人来闹一闹?让他们做不成生意!”

孙玉国却摇了摇头——昨天他偷偷拿济世堂囤的结香干根尝了尝,味苦且涩,还有点发麻,显然是存放过久,药性散了不说,还生出了杂味。他要是再去闹,万一被张阳当众指出药材失效,只会更丢人。“算了,”他咬着牙说,“先看看再说。”

这边,张阳已经开始给村民们配药了。他给风湿严重的老人配了结香根片和生姜,叮嘱要用白酒慢煎;给眼睛不舒服的孩子配了结香花和枸杞,让用温水冲泡。王雪在一旁帮忙打包,还不忘提醒:“大家记得,结香有小毒,可不能多吃,一定要按张药师说的量用!”

村民们拿着药材,笑着道谢,还有人要讨结香枝回去栽种。张阳让王宁取来剪刀,剪下几枝新鲜的结香枝,教大家怎么扦插:“把枝条剪成一尺长,

夕阳西下时,百草堂前还是热闹的。张阳看着村民们拿着药材和枝条离去的背影,心里暖暖的。张娜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今天忙了一天,累坏了吧?”

张阳接过茶,喝了一口,目光落在门口的结香树上——枝头的花还在开,香气弥漫。他突然觉得,这“金腰带”不仅能治病,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大概就是中医药最珍贵的地方吧。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窗棂,落在百草堂的药柜上,将抽屉上“结香”的木牌照得发亮。张阳刚把新到的结香根片分类装盒,就听见门口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林婉儿提着个竹篮走进来,灰布道袍上沾着晨露,手里还拿着几枝带着花苞的结香枝。

“张药师,今日来,是想教你们扦插结香。”林婉儿把竹篮放在案上,里面是她特意准备的腐叶土,“之前跟你说过,结香枝条软,打结后更容易生根,现在正是栽种的好时候。”

张娜立刻搬来几个陶盆,王雪跑去后院取来小锄,张阳也放下手里的活,围了过来。林婉儿拿起一根结香枝,指尖捏着枝条中部,轻轻一绕,就打了个整齐的结:“你们看,打结时不用太用力,只要让枝条形成自然的弯曲,就能让养分更集中在根部。”她把枝条插进腐叶土里,只露出顶端的花苞,“浇定根水时要慢,让水慢慢渗进土里,别把土冲散了。”

张阳跟着学,手指捏着枝条时,忽然想起林婉儿之前说的“结香通人性”。他低头看着手里打结的枝条,忽然明白:这韧性十足的枝干,不就像医者的初心——纵使遇到刁难,也能弯折却不折断,始终守着救死扶伤的本分。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众人回头,只见孙玉国提着个纸包站在门口,绸缎马褂上没了往日的光鲜,神色也有些局促。“张药师,”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来,把纸包放在案上,“这里面是济世堂剩下的结香干品,我看已经没了药性,扔了可惜,或许你能用它做点什么……比如熏衣驱虫。”

张阳愣了一下,随即明白——孙玉国这是服软了。他打开纸包,里面的结香干花确实已经发黑,香气也淡了,却还能看出当初挑选时的用心。“多谢孙掌柜,”张阳把纸包递给王雪,“这些干花刚好可以装成香囊,送给村民们驱虫。”

孙玉国看着案上正在扦插的结香枝,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木牌——那是王雪前几日写的“金腰带,性温辛,解风湿,明眼目,忌过量,需慎行”,字迹工整,还画了小小的结香花。他忽然叹了口气:“之前是我太贪心,只想着囤货抬价,却忘了药材的根本是治病救人。以后济世堂要是有不懂的炮制方法,还请张药师多指点。”

张阳笑着点头:“医者本就该互相帮衬,以后咱们可以一起研究结香的用法,让更多人受益。”

林婉儿看着这一幕,眼底露出笑意。她从袖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递给张阳:“这是我师父留下的《草木记》,里面记载了结香的其他用法——比如用结香花熏制腊肉,可以去腥味;用根须煮水泡脚,能缓解脚气。你留着,或许能用得上。”

张阳接过小册子,翻开第一页,就看见上面画着一株结香,旁边写着“草木有灵,唯善用者得之”。他抬头看向林婉儿,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后山见到她时,她抚着结香断枝说的话——原来所谓“解梦”,解的从来不是夜梦,而是世人对药材的偏见,对初心的遗忘。

几日后,百草堂前的陶盆里,扦插的结香枝都冒出了新芽。张阳特意在药铺旁开辟了一小块地,种上了结香苗,还立了块木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