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百草堂之苍耳子(2 / 5)

加入书签

快步拦住。

“慢着!”张阳上前一步,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拨开叶片,露出藏在叶腋间的绿色小果——那果实椭圆带刺,却比图谱上画的小了一圈,顶端也没有明显的粗刺。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几粒晒干的旧苍耳子,放在掌心对比:“你看,真正的成熟苍耳子得有拇指肚大小,纺锤形,顶端这两根粗刺得有半指长,像小犄角似的。这株是没长熟的,药效不够,还更容易带毒。”

王雪吐了吐舌头,收回手,指尖还沾着片碎叶:“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我还以为只要带刺就是呢。”

王宁蹲下身,轻轻捏起那粒未成熟的苍耳子,放在鼻尖闻了闻,语气带着几分耐心:“苍耳子喜阳,多长在向阳的田埂、沟边,咱们沿着山脚的荒田走,肯定能找着。你记着,成熟的果实颜色是黄棕色,摸起来刺硬但不扎手,要是发绿发软,就还没到采收的时候。”

三人顺着荒田的田埂往前走,脚下的泥土带着雨后的湿润,踩上去软软的。王雪眼尖,忽然指着不远处的沟边,兴奋地跳起来:“哥!张叔!你们看那边!”

王宁和张阳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沟边的荒草丛里,几株半人高的植物格外显眼——叶片呈三角状卵形,两面覆着细密的糙毛,枝桠间挂满了黄棕色的果实,纺锤形的果子上布满钩刺,顶端两根粗刺微微弯曲,风一吹,果实轻轻晃动,像是在招手。

“就是它!”张阳眼睛一亮,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生怕碰掉了果实。他从采药包里掏出竹篓,双手握住一根枝条,拇指和食指捏住果实底部,轻轻一拧,“啪”的一声,带着果梗的苍耳子就落在了掌心里。“得这么摘,不能硬拽,不然会把果壳扯破,里面的籽散出来就没用了。”

王宁也跟着动手,他的动作比张阳更轻柔,指尖避开锋利的钩刺,每摘一粒就仔细看一眼:“成熟度正好,颜色、形状都对。雪妹,你摘的时候注意,别让刺勾住衣服,这钩刺沾在布上难扯得很。”

话刚说完,王雪就“哎呀”一声——她弯腰摘果时,衣角蹭到了枝条,好几粒苍耳子牢牢勾在粗布裙上,她伸手去扯,反而勾得更紧,裙摆上像是粘了团小刺猬。

“你看,我说吧。”王宁无奈地笑了笑,走过去帮她摘,指尖捏住刺的根部轻轻一转,果实就掉了下来,“这苍耳子的刺是钩状的,就是为了粘在动物皮毛上传播种子,咱们采的时候得顺着刺的方向来,不然越扯越乱。”

张阳一边摘,一边往竹篓里放,嘴里还念叨着:“这苍耳子虽说常见,可也得挑对时候采。秋分过后果实才成熟,要是采早了,药效不足;采晚了,经了霜打,果实会发黑变质。咱们今儿运气好,刚赶上成熟的时节。”

三人摘了近一个时辰,两个竹篓都装得满满当当,黄棕色的苍耳子堆在里面,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王雪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竹篓里的果实,脸上满是笑意:“这么多苍耳子,够镇上人用一阵了吧?”

“还得看炮制后的出药率。”张阳掂了掂竹篓,“生苍耳子得先晒干去杂质,再用沙土炒,炒的时候要不停翻动,直到外壳微黄、有香气飘出来才算好。炒过之后体积会缩小,还得筛掉碎壳,最后能用的,大概也就一半多。”

王宁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抬头看了看天色——夕阳已经西斜,把荒坡染成了暖黄色。“时候不早了,咱们赶紧回去。张叔,您路上想想炮制的细节,回去就开工,争取今晚先炒出一批药来,明早就能给李婶和孩子们用。”

张阳点头应下,把竹篓背在肩上,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漏掉成熟的果实。王雪也背上自己的竹篓,虽然沉甸甸的,却走得飞快,嘴里还哼着小时候父亲教的采药歌。

三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竹篓里的苍耳子随着脚步轻轻晃动,钩刺偶尔碰撞,发出细碎的“沙沙”声。王宁走在中间,手里攥着几粒苍耳子,指尖能感受到刺的硬度和果实的重量,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有了这苍耳子,秋瘟的难题,总算有了转机。

可他们没注意到,远处的山坡上,一个黑影正盯着他们的背影,手里还攥着个空竹篓——正是孙玉国派来跟踪的郑钦文。他看着王宁等人满载而归,眼神阴鸷,转身快步朝清风镇的方向走去。

暮色漫进百草堂时,后堂的炮制间已经腾起暖黄的药烟。张阳把两个竹篓的苍耳子倒在青石板上,借着窗棂透进来的余光,指尖飞快地分拣——剔除混在里面的枯草、碎叶,把个头过小、颜色发黑的果实挑出来,只留下黄棕色、饱满坚硬的好货。

“哥,我来帮你筛!”王雪端着竹筛跑进来,粗布裙上还沾着荒坡的草屑。她把分拣好的苍耳子倒进筛子,双手握住筛柄轻轻摇晃,细沙和碎果壳从筛眼漏下,落在铺好的油纸布上。王宁则蹲在灶台边,往铁锅里倒了半锅细沙,正用柴火把火调得不大不小——炒苍耳子最忌火急,得用文火慢慢烘,让热力透过沙土均匀裹住果实。

“火候到了。”张阳走过来,先伸手在锅上方试了试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