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百草堂之沙枣(5 / 5)
货摊,见了王宁总是低着头,倒也本分了许多。
这日午后,林婉儿带着个陌生的老者走进药铺。老者身着素色锦袍,须发皆白,手里拄着根龙头拐杖,杖头竟雕着朵沙枣花。\"王掌柜,这位是京城太医院的李太医。\"林婉儿介绍道,劲装外罩了件披风,显然是赶路来的。
李太医目光落在药柜里的沙枣果上,眼神亮了:\"早就听说青石镇有位善用沙枣的医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帛书,\"老夫寻这《西域药录》多年,上面记载沙枣'其根可固沙,其叶可疗饥,其果可续命',只是后世渐渐失传了。\"
王宁展开帛书,上面的字迹古朴,竟与祖父留下的药书残页能对上。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祖父总在灯下翻那本残页,说沙枣是\"沙漠给人的礼物\",当时他还不懂,此刻看着帛书上的记载,再摸摸腕间的沙枣核手串,忽然懂了祖父的意思。
\"李太医此次来,是想求沙枣胶的方子。\"林婉儿在一旁道,\"北方边关将士常受风寒,筋骨受损,太医院听说沙枣胶续筋接骨有神效,特意派李太医来求药。\"
王宁没犹豫,取过纸笔写下配伍:\"沙枣胶需与当归、红花同煎,性温而不燥,正好治风寒入骨。只是这胶需取三年以上的老枝汁液,还得在霜降前收,不然会带涩味。\"他边写边解释,张娜在一旁研墨,素裙上的香囊随着动作轻晃,香气落在纸上,竟洇出淡淡的黄痕。
李太医看着方子,又看了看药铺里晾晒的沙枣花叶,忽然叹道:\"世人多求珍稀药材,却不知寻常草木里藏着大道理。这沙枣能在盐碱地扎根,本身就是顺应自然的智慧,用药亦当如此啊。\"
消息传到村里,村民们都来帮忙。有擅长爬树的年轻人上树割沙枣枝取胶,有心灵手巧的妇人帮忙晾晒沙枣花,连孩子们都学着王雪的样子,把掉落的沙枣叶捡回来,说是\"给边关的叔叔们治病\"。钱多多更是赶了十辆马车来,说要把青石镇的沙枣药材运到边关去,只收成本价。
送李太医走的那天,全镇人都来送行。马车上装着满满的沙枣药材,沙枣果用陶罐装着,沙枣花用棉纸包着,最显眼的是那几块琥珀色的沙枣胶,被阳光照得像块块宝石。李太医握着王宁的手:\"老夫替边关将士谢过王掌柜,这沙枣香,要飘到边关去了。\"
入冬后,百草堂的生意更忙了,却不再是王宁一个人忙。张阳成了药铺的常客,教村民们辨认沙枣的真假;王雪收了两个徒弟,专教怎么炮制沙枣叶;张娜把沙枣花的方子改成了冻疮膏,送给镇上的穷苦人;林婉儿则带着药队,定期去沙漠采沙枣,说是\"不能让这宝贝断了根\"。
除夕夜,百草堂的灯亮着。王宁一家围坐在炉边,炉上炖着沙枣果汤,甜香满室。王雪给大家分沙枣蜜饯,忽然指着窗外笑:\"你们看!\"
众人抬头,只见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摆着沙枣枝,银白的鳞片在灯笼光下闪着光,像落了场星星雪。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唱着新编的歌谣:\"沙枣花,香满巷,叶儿绿,果儿黄,能治病,能安邦......\"
王宁喝了口沙枣汤,暖意从胃里淌到心里。他想起祖父的残页药书,想起李太医的《西域药录》,想起沙枣在沙漠里扎根的模样,忽然明白,所谓药心,不只是治病救人的仁心,更是像沙枣一样,在贫瘠里扎根,在风雨里结果,把香气留给岁月的韧性。
炉上的沙枣汤还在咕嘟,香气顺着门缝飘出去,与满街的枣香混在一起,成了青石镇最暖的年味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