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百草堂之川椒(3 / 7)
刚从回春堂门口过,听见刘二狗在跟人吹嘘,说孙掌柜把没成熟的青花椒磨成粉,掺了些草木灰就当驱虫粉卖,一文钱一包,骗了不少人。\"他把担子里的草药卸下来,里面有几枝带着红果的秦椒,\"这是山里采的秦椒,性温,回头给孩子们煮水喝,能防蛔虫。\"
王宁摸着秦椒的籽粒,忽然听见门外吵吵嚷嚷。孙玉国叉着腰站在台阶下,身后跟着几个抱着孩子的村民,一个个面带怒色。\"王宁!你倒是会做人!\"孙玉国的绸衫上沾着油渍,\"我回春堂的药怎么就不管用了?是不是你在背后说我坏话?\"
一个抱着女孩的汉子往前站了站:\"孙掌柜,我家丫蛋吃了你的驱虫粉,上吐下泻的,你得给个说法!\"
孙玉国眼睛一瞪:\"那是你家孩子身子弱!我这药可是用'秦椒'做的,比川椒还金贵呢!\"
王雪\"嗤\"地笑出声:\"秦椒也是椒,您那青疙瘩算哪门子秦椒?\"她从药柜里拿出个小罐,倒出几粒红亮的花椒,\"您看清楚,这才是成熟的秦椒,您那药粉里的青果,连药性都没长全,不害人就不错了!\"
孙玉国脸色变了变,又强撑着:\"黄毛丫头懂什么!青花椒才够劲!\"
\"够劲?\"张阳放下手里的药碾子,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上月我去山里收药,见着个猎户家的孩子,就是吃了没成熟的青花椒,拉了三天肚子,差点脱水。青花椒里的挥发油太烈,刺激肠胃,哪能随便给孩子吃?\"他指着药架上的川椒,\"入药得用红果,还得炒过,去了燥性才行,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村民们顿时炸了锅,有人掏出回春堂的药粉,捏起一点闻了闻:\"怪不得一股子土腥味!\"
\"我就说怎么越吃越吐,原来是假药材!\"
孙玉国见势不妙,拉着刘二狗就想溜,却被汉子们拦住。王宁上前一步:\"孙掌柜,医者仁心,药者保命,用劣药骗人,怕是坏了规矩。\"他从药罐里舀出一勺炒好的川椒,\"这些川椒你拿去,照着方子配药,给孩子们重新治,若是还不行,再来找我。\"
孙玉国脸涨得通红,一把抢过花椒,狠狠瞪了王宁一眼,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走了。
暮色渐沉时,王雪正帮着张娜把川椒装进小布包,准备分发给村里有孩子的人家。忽然看见林婉儿站在药铺对面的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个陶碗,见王雪望过来,她把碗往身后藏了藏,转身就往巷子里走。
\"她手里拿的什么?\"王雪挠挠头。
王宁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瞥见林婉儿衣角沾着的草屑,像是刚从山里回来。\"许是山里采的野果吧。\"他低头继续包药,鼻尖萦绕着川椒的辛香,忽然想起张阳说过,野生川椒驱虫效果最好,只是难采,得往深山里走。
夜里,百草堂的灯亮到很晚。王宁在灯下翻着《千金方》,张娜在一旁用针线缝着药包,每个包里都放着一小撮川椒,上面还贴着张红纸,写着\"煮水外洗,每日一次\"。
\"孙玉国那人,怕是不会善罢甘休。\"张娜把缝好的药包摞起来,\"他前儿去钱多多那里,说要把所有的川椒都包圆了。\"
王宁笔尖一顿:\"钱多多是个精明人,该知道什么药能卖,什么药不能卖。\"他放下笔,看向窗外,月光把药铺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混着隐约的虫鸣,像是在提醒着什么。
王雪抱着药包从里屋出来,打了个哈欠:\"东村的虎子娘刚才来道谢,说虎子用椒水洗完,夜里不闹了。\"她把药包放进背篓,\"明儿一早就给各家送去。\"
王宁点点头,忽然听见后院传来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人踩断了树枝。他起身拿起油灯,往后院走去,墙角的阴影里,似乎有个黑影一闪而过,只留下一缕淡淡的、带着山野气息的椒香。
他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叶子,上面沾着点暗红的粉末,凑近一闻,是野生川椒的味道。
小雪节气一到,青石镇落了场薄雪,檐下的冰棱挂得有指节长。百草堂的药炉烧得比往日更旺,张娜正用竹筛筛着川椒粉,细密的红粉簌簌落在纸上,辛香混着炭火的暖意,在屋里漫成一片。
\"哥,最后一罐川椒也见底了。\"王雪拎着空陶罐晃了晃,罐底残留的椒籽磕出细碎的响,\"张阳叔去钱多多那里跑了三趟,都说没货了,奇不奇怪?\"她把辫子甩到身后,粗布手套上沾着的椒粉蹭在鼻尖,打了个响亮的喷嚏。
王宁正给一个老农号脉,闻言指尖顿了顿。老农患的是风湿痹痛,药方里需用川椒配伍独活,驱寒通络。他抬眼看向药架,标着\"川椒\"的位置空了大半,只剩下个底儿。\"钱多多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张阳挑着空药担进来,粗布棉袄上沾着雪粒,冻得鼻尖通红,\"他说四川来的药商路上遇了雪,花椒都冻在半道了。可我昨儿明明看见回春堂的伙计往店里搬箱子,上面印着'蜀地特产'的红戳子。\"他往火塘里添了块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