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百草堂之枸杞子(4 / 5)
呜作响。他刚划着火柴,就听见身后传来脆生生的呵斥:“住手!”
王雪提着盏马灯冲过来,灯光把她的影子投在枸杞丛上,忽明忽暗。她白天带着村民补种被刨坏的枸杞苗,累得直不起腰,夜里放心不下,干脆守在沙沟边的窝棚里。“刘二狗!你敢烧枸杞丛,我就喊人了!”
刘二狗慌了神,火柴掉在沙地上,火星瞬间灭了。“小丫头片子少管闲事!”他想去推王雪,却被地上的枸杞枝绊了一跤,重重摔在沙砾上,后腰的旧伤顿时疼得他龇牙咧嘴,连爬都爬不起来。
王雪举着马灯照他:“你活该!孙玉国让你来的吧?为了赚钱连良心都不要了!”
正吵着,远处传来脚步声。王宁和林婉儿提着灯笼赶来了——张娜见妹妹半夜没回,放心不下,让王宁去看看,恰好遇上林婉儿。
王宁扶起刘二狗,见他疼得额头冒汗,皱眉道:“怎么又伤着腰了?”他从药箱里取出些枸杞和杜仲,又摸出个小陶罐,“这是新熬的枸杞杜仲膏,先贴上。”
药膏刚敷上,刘二狗就觉得后腰一阵温热,疼竟减轻了大半。他看着王宁,嘴唇哆嗦着:“王大夫……我对不起你……”
“别说了,”王宁摆摆手,“先回镇上去。”
回到百草堂,刘二狗喝了碗张娜煮的枸杞粥,终于缓过劲来。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孙玉国让他造谣、囤货、甚至要烧枸杞丛的事全说了出来。“那批外地枸杞早就放坏了,钱多多说便宜处理给孙掌柜,两人合伙坑乡亲们的钱……”
林婉儿坐在一旁,指尖转着药铲簪子:“孙玉国怕是不知道,枸杞放久了会生黄曲霉,吃了不仅无效,还会伤肝。”
这话让刘二狗脸都白了——他白天还偷偷拿了回春堂的枸杞泡水喝。
第二天一早,镇口的老槐树下围满了人。刘二狗当众把孙玉国的所作所为说了出来,还拿出那包生了霉的外地枸杞。郑钦文扶着他娘站在最前面,老婆婆指着孙玉国骂:“你这黑心肝的!要不是王大夫的红果果,我早就瞎了!”
孙玉国还想狡辩,却被愤怒的村民围住。有人翻出他卖的枸杞,果然闻着有股哈喇味。钱多多闻讯赶来,见势不妙想溜,被几个药农抓住:“你敢卖假药,把我们的钱退回来!”
混乱中,王宁忽然开口:“大家静一静!”他站在石碾上,手里举着两串枸杞,一串是本地野生的,一串是外地陈货,“枸杞好不好,一看颜色,二闻气味,三尝味道。本地的红得正,闻着甜,嚼着有肉;放坏的发暗,有霉味,嚼着发苦。”他把枸杞分给村民,“大家自己辨辨就知道了。”
村民们一尝,果然差别明显。有人叹道:“还是王大夫实在,不哄人。”
孙玉国见大势已去,瘫坐在地上。钱多多被村民们围着要赔钱,哭丧着脸不知如何是好。刘二狗站在王宁身边,红着眼圈:“王大夫,我……我想跟着你学认药材,行吗?”
王宁看着他,又看了看周围的村民,忽然笑了:“想学可以,但得先记住,药是救人的,不是害人的。”
夕阳把枸杞丛染成了金红色,王雪带着孩子们在丛中穿梭,小心地采摘成熟的果实。林婉儿站在高处,望着这一片生机勃勃的红,对王宁道:“这荒漠的红果,总算没被埋没。”
王宁点头。他知道,这场较量赢的不是他,是药材本身的品性——那些在风沙中扎根、在烈日下结果的枸杞,早就用自己的甘甜,写下了最有力的证明。
开春时,沙沟的枸杞丛抽出了新绿。王宁带着村民在旁边开垦出半亩地,移栽了些健壮的枸杞苗。刘二狗背着粪筐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给幼苗施肥,后腰上还贴着张娜新熬的枸杞杜仲膏——自那日后,他便留在百草堂打杂,学认药材的认真劲,比谁都足。
“哥,你看这苗长得多精神!”王雪蹲在田埂上,指尖拂过带着绒毛的新叶。她辫子上换了个新香囊,里面装着晒干的枸杞花,是林婉儿教她做的,说能安神。
张娜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枸杞糕。她素色布衫的袖口绣了朵小小的枸杞花,是林婉儿临走前帮她描的花样。“歇会儿吧,尝尝这个。”她把糕点分给众人,软糯的米香混着枸杞的甜,在春风里散开。
郑钦文的娘也来了,手里拄着根新拐杖,眼睛亮得能看清远处的飞鸟。“王大夫,这枸杞糕比蜜还甜呢!”她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我那孙子天天吵着要吃,说是吃了能跑赢大漠里的野兔。”
王宁望着这热闹的景象,忽然想起林婉儿。那姑娘在镇上待了半月,把“九晒九晾”的法子细细教给张娜,又留下本手抄的《枸杞炮制要诀》,便又云游去了。临走前她指着药铺墙上那幅《荒漠采药图》说:“画里藏着个秘密——你看这枸杞丛下的土,带着点紫金光泽,正是钙质土的特征,最养枸杞。”
那时王宁才注意到,画中枸杞丛旁确实画着个采药人,脚下的泥土用赭石色晕染,透着点金红。想来是哪位懂药的前辈留下的,暗指此地枸杞的珍贵。
正思忖着,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