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百草堂之连翘(5 / 6)
是真的!王掌柜的药敷上第三天,脓就变清了,不疼了。”
孙玉国脸一沉:“那李寡妇呢?她喝了你的药就吐,难道也是热毒?”
李寡妇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攥着个药包:“孙老板别装糊涂!王掌柜早说我脾胃虚寒,不能用连翘,给我换了理中丸。倒是你,前儿个还让刘二狗来劝我买你的‘平安散’,说连翘是毒药!”
刘二狗慌忙摆手:“我没说……”
“你说了!”王雪突然开口,双丫髻在油灯下一晃一晃,“我听见了!你在百草堂门口喊,说连翘会烂肠子!”她从布包里掏出张纸,是她抄的《炮炙大法》节选,“书上写着呢,连翘‘消肿散结,治疮疡’,从没说过会烂肠子!”
孙玉国的额角渗出细汗,他突然指向王宁怀里的老翘:“你说你懂连翘,那你说说,老翘和青翘有什么分别?若说不出,就是装懂!”
这一问正中王宁下怀。他把老翘也放在供桌上,青翘青绿紧实,老翘黄褐开裂,对比鲜明。“青翘采收于白露前,果实未熟,苦寒力胜,清热消肿最宜;老翘采收于寒露后,果实成熟,寒性稍缓,更偏于疏散风热。”他拿起孙玉国卖的老翘——那是张阳带来的样品,“但孙老板的老翘,是霉变后炒焦的,寒性尽失,只剩燥性,用它治病,好比用炭火扑油火,只会越烧越旺。”
张阳适时上前,将老翘掰碎:“大家看,这内里发黑,有霉斑,断面毫无油性。好的老翘,断面应是黄白色,种子带翅,油性足。”他又取来钱多多送来的青翘,“再看这好药,质地坚硬,气微香,味苦而后回甘。”
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把自家买的连翘掏出来比对,果然和孙玉国的样品一样发黑。
“难怪我儿子喝了药,疮更肿了!”
“这黑心肝的,拿发霉的药骗钱!”
孙玉国猛地一拍桌子:“胡说!你们都是被姓王的收买了!连翘本就不是什么好药,《伤寒论》里哪用过它?”
“《伤寒论》不用,不代表它不好。”林婉儿不知何时站在门口,雨丝打湿了她的灰布褂子,“《温病条辨》里的银翘散,以连翘为君药,治风热初起,效果显着。孙老板连温病和伤寒都分不清,也敢谈用药?”
她走到供桌前,指着窗外:“后山北坡有片百年连翘丛,我师父说过,这药能在贫瘠山石中扎根,能在风寒里开花,本性坚韧,专克热毒。它是良药,只是遇上了庸医,才被说成毒药。”
这话像把锤子,敲得孙玉国脸色惨白。他突然冲向王宁,想抢那本账册,却被乡绅们拦住。账册掉在地上,散开的纸页上,“发霉连翘五斤,售价银十两”的字迹格外刺眼。
“原来你早知道是霉药!”族长大怒,烟袋往桌上一摔,“青石镇容不下你这种黑心药商!”
孙玉国瘫坐在地上,刘二狗和郑钦文早吓得躲到了门外。雨还在下,祠堂里的药香却越来越浓——那是王宁带来的青翘和金银花散发的气息,清苦中带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王宁弯腰捡起账册,忽然叹了口气:“连翘再好,也治不了贪念。孙老板,你输的不是药,是心。”
他转身对众人说:“连翘虽能清热解毒,但终究是药。脾胃虚寒者忌用,气虚疮疡者忌用,孕妇慎用。用药如用人,得知其性,明其理,才能发挥它的好。”
这时,钱多多从门口探进头来,手里捧着个大箱子:“王掌柜,我又寻了些好连翘,您看够不够?”
王宁望着他,又望向祠堂外的雨幕。雨似乎小了些,远处的天际透出点微光。他知道,等雨停了,青石镇的连翘花会开得更旺,而百草堂的药香,也会飘得更远。
谷雨那天,青石镇的雨终于停了。太阳出来时,百草堂门口的那丛连翘恰好开花,金黄的花瓣沾着水珠,像谁把碎金撒在了绿枝条上。王雪正蹲在花丛前,小心翼翼地给花浇水,她的布包里多了本新的药书,封面上是王宁题的字:“辨药先辨心”。
“小雪,把那筐青翘搬到晒场上。”王宁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杆秤。他的袖口又沾了新的药渍,是炮制连翘时染上的,深褐色的,和旧渍叠在一起,像幅淡淡的药草图。
张娜跟在后面,手里端着个木盘,盘里是刚做好的药锭,上面印着朵连翘花。“钱多多送来的那批连翘,我按老法子加了蜂蜜制过,性子更温和些,老人孩子都能用。”她把药锭摆到柜台前,“赵老栓今早来谢礼,送了筐新摘的香椿,说他那疮彻底好了。”
王宁笑着点头,目光落在镇口的方向。济世堂的门已经关了好些天,门板上贴了封条,风一吹就吱呀作响。孙玉国被族长赶出镇那天,什么都没带走,只留下一库房发霉的药材,最后被张阳带人清理出来,烧成了灰。
“哥,你看谁来了!”王雪突然喊起来。
只见林婉儿挎着竹篮站在门口,篮子里装着些新鲜的野草药。她头上的蓝布巾换了条新的,眼角的皱纹里带着笑意:“后山的连翘结果了,我摘了些来,给你们添药材。”
王宁接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