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指教儿子(2 / 3)
横生枝节。
要是李茂上了位,既是娘家亲兄弟,又是夫家亲表弟,肯定好说话。”
王雷挑挑眉毛:“阿父,您什么意思?”
王右相道:“阿父生平有一个愿望,就是给亲生父母追封。
只是没想到,妹妹太过怨恨亲生父母,不肯答应,一提就骂。
人死账销,哪有那么大的仇怨?现在你媳妇又想要给她生母追封,皇后有自己的想法,不肯应承。
要是广平公主闹起来,恐怕要吃大亏。”
皇帝新丧,皇后要作出姿态,以身作则。
不但自己穿着打扮朴素,坤宁宫里布置得如雪洞一般,除了挂的白布,朴素的基本用具,一应贵重的摆件、新奇的玩器都收起来了。
皇后命人煮茶,一边把儿子叫过来坐在身边。
八皇子诚惶诚恐,就怕母后训她。
谁知皇后态度温和:“茂儿,母后不是训你,是教你做事。
母后刚才的言行,你怎么看?”
八皇子道:“儿臣觉得母后高明,驳斥了表兄的请求,指出了事情的严重后果。
警告了广平姐姐的痴心妄想,又许诺了四个外甥的前程。
正是软硬兼施,安稳了人心,控制了局面。”
皇后点头:“不错,虽然是舅父和表兄,但是他们姓王,你姐姐也是王家妇。
而母后是李家妇,你是李家子,虽是血亲,可祭拜的祖宗都不同了。
人性复杂,人心难测,他们有自己的打算和利益追求,你不能全盘应承。
弄得不好,会后患无穷。”
八皇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母后的意思,是让自己防着点这些人。
皇后道:“茂儿,你前日在朝堂上表现得很好。
听了你舅父和舅姥爷的建议,把你父皇的后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众臣面前留下了好印象。”
八皇子听了母后的赞扬,心中好受多了,原来自己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皇后又道:“今日上午,你大皇伯来了,跟母后提了要求,想让把他两个庶子安排好。
母后答应了,准备在卫军中给安排两个中郎将的位置。
这样,你皇大伯一定会站在你这边。
他是昭帝的长子,这一代的宗长,又领军打过仗,在军中也有威名。”
八皇子点头,母后说得对,皇大伯要是力挺自己,后继的事会更顺利。
皇后又道:“你有空去找你二哥一趟,告诉他,母后说他仁义通透,以后就是下一任皇家宗长。
他的长子继承爵位,只要东陈国在,永不降爵。
其他孩子们,都会善待。”
八皇子想了一下,应了一声好。
皇后道:“你三皇伯也是个有威信的,你想取得他的支持,就得说得出一点东西来。
你去拜望他,跟他谈谈你有什么想法。
比如,如何调整人事,如何施政,如何搞好水利工程。
你现在就跟母后说说,你的想法吧。”
八皇子道:“儿臣刚进朝堂学习不到一年,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办,请母后指教。”
皇后道:“先说人事方面,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陛下生前没有立太子,东宫多年虚置,没有东宫僚属的力量可用。
你就要在现有的人选中,进行调整,让自己用着更顺手。”
八皇子点头,这话有理,只是有些不知怎么做,开口问:“母后,人事方面该如何安置?”
皇后递过来一份文件,八皇子打开看,上面写了一些人事的调整。
三省大员中,中书大丞相何进安年龄太大了,请他荣休,给个司徒的名号。
中书左丞长孙远年龄也大了,荣休后派往岭南。
调户部孙连智为中书大丞相,吏部魏大人的长子魏一鸣做中书右丞。
八皇子指着问:“母后,让三舅姥爷荣休,他会不会不高兴?为什么让他去岭南呢?”
皇后解释:“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般人到这年龄就干不动了。
东陈律法,年过七十要致仕,其实多少官员都没活到七十呢。
三舅父早过了七十了,要遵守律法,省得别人说你任人唯亲就不好了。”
八皇子虽然点头了,其实也没大想好,皇后又道:“让你三舅姥爷去岭南,一来因为他在南诏多年,习惯了南方的气候。
二来,他是个能人,能帮你制约岭南的地方势力。”
八皇子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他是读过很多书,可是真到用时,书上的东西却生搬硬套不合适。
幸亏有母后和舅父他们多方指导,他才觉得心中有点底儿了。
皇后又道:“孙连智是状元出身,有学问,有手腕。
之前测绘东陈全舆图,有见识,有功劳。
他家受母后的资助良多,几个孩子也走母后的门路,到国子监读书。
跟咱们关系还行,即使不向着你,也不会故意害你。”
随后,这母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