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奉诏登基(1 / 3)

加入书签

八皇子一拍案几,大呼好设想,心中暗暗佩服。能在国策与国本方面有些想法的人,真是大才。王皇后心里也有点遗憾,曾秀云确实能耐,杀了可惜,不杀吧,隐患太多。反正人死不能复生,现在后悔也晚了。

八皇子并不是个蠢的,他只是缺少见识,之前被皇后保护得太好了。现在当了父亲,人稳重一些,对母后的想法也没那么偏激了。母后改变了教育方式,把话说明白些,他就能学得进去,还学会了举一反三,让皇后很是欣慰。

齐王跟八皇子谈过以后,对这个侄子刮目相看,这孩子倒真是个帝王的材料。能听到进去人言,又有想法,东陈落到他手里,应该不是坏事。

二皇子得到八弟的承诺,心里也安静许多。他早就没有了野心,父皇让他一起监国,不过是掩人耳目。皇子们论排行,他是二皇子,大皇子废了,就该着他了。

二皇子长叹一声,父皇嘴上说子贵母死,他母妃早就没了,岂不是条件正相当;要说不是嫡子,不过是父皇一句话,追封母妃为皇后就是嫡子了。说来说去,还是没看上自己,要是有心立他为太子,早就立了。父皇母妃都不在了,让宗族和重臣推举,还有自己什么事?

等各路藩王到都城,宣王殿下就取出了先帝的圣旨,当众宣读了。众臣心中有数,一点也不意外,有旨就遵旨照办呗。

第一道圣旨最为重要,内容大致就是:八皇子李茂人品贵重,身体康健,孝顺恭敬。是中宫唯一嫡子,依祖制立为储君。朕大行后,即刻登基。改国号为继辉,拜宣王李景照、齐王李景简、曹王李景映辅政。

圣旨读完,底下鸦雀无声,稍后,王右相反应过来,赶紧跪下,口喊遵旨。长孙一脉,王家的姻亲故旧个个心中欢喜,也跟着跪下,表示感谢先帝的圣明。

第二道圣旨的内容大体是对其他皇子公主的嘱咐与安排,所有皇子都出阁,先搬入各自的王府。成年后,如果没有在朝中任职,去封地就藩。

所有公主都给了汤邑,赐给公主府。成年公主赐了婚,备好了嫁妆,等出了孝就出嫁。未成年的公主,可暂住宫中的掖庭宫,由专人照顾。

第三道圣旨的内容大体是对后事的安排,遵从东陈旧制。劝后宫侍寝过的妃嫔殉葬,自愿追随先帝的妃嫔,提高位份。不愿殉葬的妃嫔,有子女且年过四十的随子女出宫养老,年龄不足者,迁入慈宁宫后面的清心宫养老。其余妃嫔,都去皇觉寺出家,为先帝祈福。

专门提到云婕妤,她多年潜心研究,为东陈作了不少贡献。晋位为慧泰皇贵妃,依其心愿,准其陪葬皇陵。赏赐两万贯给慧泰皇贵妃的父母,每年再赏其父母一千二百贯的生活费,让老人安心养老。

不管皇子们心中怎么想,先皇的圣旨都说了,他们也无可奈何。

先帝事先不知道皇后会先下手杀他,还以为他会秘密除掉皇后呢。因而之前就交给宣王的三道圣旨上,对皇后只字未提。东陈自来有先例,无论哪位皇子登基,先帝的正宫皇后都是正经太后,可以迁往慈宁宫怡养天年。

别人都没吱声,就是上一辈排行第三的安国大长公主没事找事,对着宣王道:“大皇兄,本殿记得,先皇说过,子贵母死。言犹在耳,怎么大家就不把先皇的话放到心上了?”

宣王皱眉,安国大长公主这个妹妹是个标准的搅屎棍,八皇子继位大局已定。此刻旧事重提,这不吃饱了撑的。先皇是想让皇后死,可这不是没得逞吗?皇家的水太深,明哲保身是上策。他和齐王对先皇的死还有疑虑呢,谁敢挑开了说呀。

齐王殿下道:“三皇妹,先皇是说过这话,可后来出了静王杀子逼母的事件,先皇也是后悔不已。如今留下遗诏,只说立八皇子为储君,也没写子贵母死的只言片语。咱们只要按先皇的旨意和东陈的旧例办就是了,何必横生枝节?”

安国大长公主皮笑肉不笑地道:“反正先皇都去了,你们当了辅政重臣,得新君一跪,自然向着他们母子。皇妹什么好处也没落着,自然实话实说。”

宣王不理她,双手把圣旨捧给八皇子。让他谨遵先皇旨意,即刻登基。因为先皇大葬在即,登基典礼从简。

承辉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六,遵先皇遗诏,八皇子登基。改国号为继辉,帝号为和,称陈和帝。尊生母王皇后为孝安皇太后,迁入慈宁宫。封正妃洛坤闱为中宫皇后,直接入住坤宁宫。长子李界为秦王,因年龄幼小,暂时住坤宁宫的配殿。

宣王为丧事主管,王右相等人大力配合,齐王也表态站队,其他人谁也不敢放肆。陈宣帝大殡非常顺利,继辉元年二月初九,先帝安葬。全国守孝,禁一切娱乐,过了五七,丧事才算完毕。宣王向新帝报了完结,治丧的官员各自归位。

随后,新帝委托太后出面,以旧制处置后宫的妃嫔和旧宫女。

太后仁慈,把愿意出宫的大龄宫女和女官放归,允许带着随身财物,另发放安家费用。不愿意出宫的,自梳留任原位。五十岁以上的太监,有劳动能力的调任闲职,身体不好的发放安家费,送到翊善坊的安置院抱团养老。

有子女的妃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