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扬州城救济灾民(2 / 2)

加入书签

p>她不像那些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面对水患,她亲自带领百姓转移。

安抚受灾群众,甚至不眠不休地调配物资,其能力与胆识,让他都不禁刮目相看。

“殿下为何不向朝廷报功?”

柳青青望着他眼下的乌青。

想起白日里他亲自给流民分口粮时,被孩子扯住衣角,也只是生硬地摸了摸对方脑袋。

靳王的笔尖顿了顿,窗外风雨拍打着帐幔。

烛火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投下晃动的阴影:“赈灾救人并不是邀功的筹码。

柳姑娘不也是为了百姓,在日夜操劳吗?可曾邀功?”

他忽然起身走到帐外,指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篝火:“三日前这里还是一片死寂,如今,已经有了人间的烟火气息。

柳姑娘的赈灾义举,还真是大见成效啊!”

寒风吹动他的披风,露出内里磨损严重的护腕,“百姓需要的,不是看谁的旗帜飘得高,而是实实在在的粥粮和药草。”

说这话时,他眼底的冰霜,尽数化作灼热的火焰。

他看着她的眼神,仿佛透出无尽的她看不懂的东西呢?那是什么?

这让柳青青想起白日里,他在泥泞中,背着老弱幼孺转移时,铠甲缝隙里透出的那抹温热

暮色中的扬州城浮着淡淡稻香,萧何安接到士兵的禀报,来到了漕运码头。

他立在漕运码头的高台之上,望着满载粮米的商船破浪而来。

自朝廷颁布捐粮嘉奖令后,扬州盐商、徽州茶帮、苏州绸商的船队便络绎不绝。

船头高悬的“济世”

黄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恍若金色的潮水漫过灾后的焦土。

“启禀王爷,又有商贾代表来了。”

侍卫话音未落,商船已经缓缓靠岸,柳青青已踏着青石板拾级而上。

她月白色襦裙沾满尘土,鬓边却别着朵新鲜摘下的琼花,倒像是从市井烟火里生出的一抹春意。

二十余位商贾簇拥着,来到他们面前,最前头的徽商胡文渊拱手笑道:“靳王殿下,我等运粮船队已在瓜洲渡口候着,此番运来糙米三千石、精面两千担,只求能为扬州百姓略尽绵力。”

他身旁的扬州盐商陈永年也跟着附和:“听闻捐粮五千石可送子弟入国子监,陈某愿出双倍之数,既为积福,也盼犬子能入太学开蒙。”

萧何安展开手中的嘉奖文书,目光扫过商贾们殷切的面庞:“诸位义举,本王定会如实奏报朝廷。

待牌匾制成,定要敲锣打鼓送到贵府门前。”

他余光瞥见柳青青与身旁的绸缎庄老板娘低语,那妇人正指着船队货舱比划,分明是在协调物资分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