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1 / 2)

加入书签

    的指导之下,植株粗壮,分蘖良好,生长均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说那些在柯络人族地做工的外族人蠢蠢欲动,昭氏族长见了也心动无比。

    原本她允诺过昭氏族长,在湘君祠大巫挑战一月后昭氏即可使用斜织机,现在昭氏族长眼见着柯络人的火热,怎么也没提,一直将族人留在柯络人的族地,也想着多学一些水稻种植的奇招。

    林凤至与农家弟子商议过后,将口诀和目前编好的册子交给县令,由他安排一部分农家弟子成为千灵县的农官,在县里推行。

    至于龙骨翻车的设想,也是在推行过程中农家弟子们遇到的问题而倒推出来的。

    有些农田地势比河水高,河水上不去,农田需要灌溉的时候,就得农人一桶一桶水地挑上去,费时又费力。

    湘水流域水资源充足,待看到农家弟子们汇报的问题后,林凤至脑子里就冒出了龙骨翻车。

    原来的汲水工具还有桔槔和辘轱,但比起龙骨翻车,效率就远远不够看的。龙骨翻车一次性就能汲取相当体积的水量,适合大面积农田的灌溉,通过调整车身长度和倾斜的角度,也可以适应不同水源和农田之间的高度差。

    而且龙骨翻车的操作也很简单。总的来说,自东汉龙骨翻车被毕岚发明以来,它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本林凤至还想着,只有她和胜宽能够制造,勇勉强算半个技术人员,龙骨翻车可能要排到后面去。现在好了,这个时代最接近科学、最懂技术的一批人来了。别管他们是楚墨秦墨还是齐墨,能干活会做事儿、能够为劳动群众减轻负担,就是好的墨家弟子。

    她颇为激动,连忙问勇,说:“他们现在在哪儿?已经安顿好了吗?还有多余的屋舍给他们吗?没有就现造。”

    实际上,因为越来越多的外族人来到柯络人族地做工,县令早早征调劳役,修建了县城通往族地的路,也派遣了相关的吏员协助管理和征收赋税。这里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容纳近千人的工坊。

    林凤至知道工业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早早地预留了许多屋舍,空房当然有啦。不仅如此,为了让柯络人住得好,她还专门拨出三分卖布的利润,给柯络人的房子做装饰。

    只看住宅区,根本想象不到,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个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蛮夷部族。

    “他们先是去了织室,接着胜宽又带他们去了河边看水力磨盘了。”勇略略思索,想起几人的反应,又想笑又自豪,说:“说着什么‘竟能如此’、‘智者乐水’,又好奇是什么样的人能做出如此巧夺天工的器械,说着就要来找大巫了。”

    勇说的都有些保守了。

    那些墨家弟子,有人激动到当场掏出工具丈量磨盘和叶轮的尺寸,歪斜着身子想要测算角度。

    他们近乎狂热地看着运作中的水力磨盘,一边忍不住分析水流冲击水轮时的动量转换。

    “疾趋而前,形之所奋。”

    他们窃窃私语,当场讨论能否进一步优化齿轮啮合度,或者调整水轮倾斜角度以适配不同的流速。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f???ω???n???????5?????o???则?为?山?寨?站?点

    感性的人热泪盈眶,他们想到水力磨盘能解放无数的舂米劳力,高呼道:“此械若传遍天下,壮者可耕战,幼者可习义,岂非为兼爱之道?”

    于墨家弟子而言,水力磨盘不止是奇观,更是自然伟力与凡人智慧完美结合造福苍生的象征。当奔涌的河水推动石磨发出轰鸣,他们听见的是墨子“兼爱非攻”的回响。

    当他们自胜宽口中听见林凤至还有无数个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